
新派讯 金秋时节,潍坊临朐县五井镇水泉村浸透着丰收的甜意。漫山山楂红艳似火,房前屋后的柿子树挂满“灯笼”,这两种藏着乡愁的寻常果品,如今凭借过硬品质与新的增收路径探索,正成为强村富民的“甜蜜引擎”。近日,记者走进水泉村,看小山楂、甜柿子如何撑起群众的致富希望。

村民将刚采摘下来的柿子装筐。
山间果林迎丰收
“红黄”绘就产业底色
沿着水泉村蜿蜒山路向上,山楂树、柿子树错落分布,几乎铺满每一片山坡。村民们背着竹筐、提着布袋,穿梭在果树间采摘果实,欢声笑语在山间回荡,村里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
“咱村山地多、土层薄,过去种庄稼收成上不去。”水泉村党支部书记贺广临坦言,山楂和柿子耐旱耐瘠薄,恰好适配村里的地理条件,“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种,山楂种植面积近千亩,柿子也有五百多亩,每年靠这些果子,每户平均能增收一万多元。”
五井镇西南山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为果品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泉村的山楂果大肉厚、酸甜适中,鲜食与加工两相宜;柿子果肉饱满、含糖量高,晒柿饼、做加工都是优质原料。如今,村里的山楂、柿子凭借过硬品质,不仅畅销本地市场,还销往河北、河南等地,成了五井镇特色农产品的“代表名片”。

村民正在捡拾摘下来的柿子。
古法新技酿造琼浆
柿酒探索增收新路径
以前,柿子、山楂多用来直接售卖、鲜食或晾晒成干售卖,附加值有限。如今,在水泉村,村民们正尝试让一个个成熟的柿子“变身”,通过酿造成柿酒,探索提升产业价值的新路径。
在村集体牵头下,水泉村建起小型果酒酿造坊。走进酿造坊,果香混着酒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忙着挑选柿子,逐一清洗、去蒂、破碎,再送入发酵罐。“我们结合传统工艺,引进了低温发酵技术,尽量保留柿子的原香和甘醇,发酵后还要陈酿一段时间,让口感更柔和。”果酒坊负责人介绍,目前这款柿酒还处于探索初始阶段,主要供村民自饮、来客品尝,后续将逐步完善相关手续,为产业延伸打基础。

村民在采摘树上的柿子。
合作社牵头闯市场
线上线下拓宽“出山”路
近年来,五井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水泉村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搭建“种植—管护—销售—初加工”的产业链模式,为特色林果业发展添力,而柿酒酿造,正是村子延伸产业链的一次重要尝试。
“家人们看,这是咱水泉村的大山楂,红透了,酸中带甜;还有刚试酿的柿酒,入口甘润,欢迎来村里尝鲜!”几位返乡青年架着手机,在果园里开启直播,镜头里,果树生长环境、采摘过程、柿酒酿造工艺一一呈现,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认识水泉村的特色果品。
“下一步,我们先保证山楂、柿子的鲜果品质,继续打磨柿酒酿造工艺,同时探索山楂糕、柿子醋等更多加工方向,慢慢把产业链做全,让这些山果果真正变成强村富民的‘金果子’。”贺广临说。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元超/文图
通讯员:李明
编辑:陈晓芳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