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在潍柴控股集团的铸造车间,他是深耕20余载、手握 6 项专利的 “中国铸造大工匠”;在城市的公益舞台上,他是19年献血52000毫升、投身 200 余次善举的 “爱心使者”。他就是张在彬,一位用精湛技艺诠释匠心、用滚烫热血践行初心的中共党员。从紧急赴约的 “生命之献”,到扎根一线的技术攻坚,再到跨越十余年的公益坚守,他书写着平凡人不凡的担当故事。

紧急赴约:
400毫升血液 助力生命续航
10月31日上午,一通来自潍坊市血液中心的电话骤然响起:“您好,有位急症患者手术急需B型血,您此前登记符合献血条件,请问明天方便前来吗?”周五傍晚的紧急邀约,瞬间让张在彬绷紧了神经。电话那头工作人员的急切语气,像一根线紧紧牵动着他的心——生命至上,此刻再没有比救人更重要的事。
挂掉电话,他立刻调整原有工作计划,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妥当,确保次日能准时赴这场“生命之约”。周六一早抵达血站时,张在彬发现已有几位和他一样接到紧急通知的市民在等候,无需多言,大家眼神中“为救人而来”的坚定,便是最默契的共鸣。
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引导下,他顺利完成血压测量、血常规检测等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献血标准。当采血针轻轻刺入手臂,看着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采血袋,他眼前仿佛浮现出患者手术成功后,家属卸下重担、展露笑容的模样。这400毫升血液,是沉甸甸的生命希望,此刻所有的等待与付出,都有了最珍贵的意义。
采血结束时,医护人员告知张在彬,这袋血液将于次日一早送往医院,为患者手术全程保驾护航。握着掌心的献血证,一股暖流涌上他的心头,“我们或许都是普通人,无法亲临一线参与生死救援,但一次小小的献血善举,便能为生命续航。”他希望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行列,用点点爱心守护生命的防护网。
匠心源于执着
深耕一线成“大拿”
张在彬现任潍柴控股集团高级技师、铸造高级工程师。作为一名85后技术骨干,张在彬自2004年加入潍柴以来,始终扎根铸造生产一线。他深知“打铁必先自身硬”的道理,工作中勤学好问、潜心钻研,迅速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大拿”。
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张在彬从未停下脚步。他牵头的创新项目斩获6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4篇技术论文在行业期刊发表,百余项企业内部现场改善项目落地,为企业降本增效注入强劲动力。这份深耕的成果,让他收获了一连串沉甸甸的荣誉:“中国铸造大工匠”、中国机械工业“质量工匠”、全国高科技企业“优秀精益经理”、山东省装备制造业“优秀工匠”、山东省“职工达人”、潍坊市“首席技师”、潍柴控股集团“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他对 “匠心” 二字的极致诠释,更是他作为中共党员,在岗位上践行初心的责任担当。

爱心源于善心
19载公益践初心
2006年9月,张在彬散步时看到超市门口的献血车,车身电子屏上“献血,让世界更有温度”的标语触动了他。怀着冲动与好奇,他第一次踏上献血车,自此开启长达19年的献血历程。截至目前,他累计无偿献血155次,总献血量达52000毫升,相当于10个成年人的全身血量。
2016年,得知器官捐献与造血干细胞捐献能帮助更多人后,张在彬毫不犹豫地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此外,他还主动加入潍坊市致力服务公益等组织,以志愿者身份持续传递温暖。
工作之余,张在彬始终积极投身各类公益活动,涵盖捐款、防疫、助学、关爱老人等多个领域:儿童节期间,前往社会福利院,为残疾儿童送去牛奶、衣物与玩具;中秋节时,走访慰问“光荣之家”特殊家庭,送去蜂蜜、棉被、果蔬粉; 建军节前夕,看望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老兵,送去花生油、大米、牛奶等生活物资。

19年来,他累计参与公益活动200余次,各类捐款超1万元,先后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4次“金奖”、2次“银奖”、1次“铜奖”,以及齐鲁行业“最美职工”、潍坊市“道德模范”、“潍坊好人”、“青年公益榜样”等荣誉。
从铸造车间里精益求精的 “技术工匠”,到公益路上步履不停的 “爱心使者”,张在彬用坚守证明:匠心是对职业的敬畏,公益是对生命的尊重。他以一袋袋热血、一次次善举、一项项技术突破,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更让 “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凡价值” 的信念,在每一次奉献中熠熠生辉。
通讯员:庄文新/文图
编辑:朱明洁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