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千万工程”的潍坊实践——探析潍坊市深入推动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五个逻辑(下)

2025-10-30 14:45

  新派讯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划的时间节点上,如何不断赋予“三个模式”新时代新内涵,进一步擦亮金字招牌?如何让基层找到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群众看到乡村振兴的新样子?

  潍坊市委、市政府将“千万工程”经验与潍坊大地的振兴蓝图紧密结合,片区化、组团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由“一村美”向“村村美”延伸、由“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美美与共、相促相融,也为“三个模式”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与旺盛生命力。

  一组数字折射了潍坊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心志: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打造400个左右的精品片区,覆盖70%左右村庄,带动全市农民平均增收1万元以上,城乡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1.8以下,市级以上和美乡村覆盖率达到60%以上。

  随着片区化推进、组团式发展,这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域振兴的构想已变为一个个现实。

  在昌邑柳疃“碱地粮仓”片区,以“科技芯”激活万亩良田,粮食亩产翻两番的奇迹讲述着端牢中国饭碗的乡村振兴故事;青州邵庄片区以“齐文化”铸魂、“乡村美学”为韵,打造“凤凰引”民宿艺术村,成为文旅融合的“打卡地”……一个片区就是一幅主题画卷。

  有着首创精神的潍坊人民在潍坊大地上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幸福画卷、绿色画卷、特色画卷、奋斗画卷,不断汇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合力,走出一条以融合化发展促乡村振兴的“潍坊路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增成色、添亮色。

聚力提升片区生态体系,让乡村“美”起来

  “潍美乡村”,美在村村靓丽、连片共美。安丘以齐鲁天路为纽带,打破片区界限,谋划建设“齐鲁天路”安丘段农文旅融合示范区,融入片区5个,发展安丘蜜桃、辉渠小米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色产业,推动片区产业联动、互促发展。

  全长41公里的“安丘天路”是齐鲁天路的重要一段,这里地势险峻、蜿蜒盘旋,串联起40余处省级以上旅游资源、8种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让沉睡的乡村资源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一条“生态玉带”、一条致富黄金大道。

  这里四季风光如画,春赏万亩桃花灼灼绽放,夏览辉渠梯田叠翠流金,秋看千年银杏漫天金甲,冬观雪覆沟谷银蛇舞动;这里处处流金,层叠的梯田上名声在外的辉渠小米喜获丰收,孝德山庄生态农场培育217个桃树品种,带火了乡村民宿。

  在潍坊境内,全长687公里的齐鲁天路,串联起临朐、安丘、青州3个县市的14个片区发展生态旅游,受益群众87万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深受欢迎的十大自驾路线”。在这条天路上,诸城市获批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青州邵庄入选全国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临朐嵩山入选全国美丽乡村游精品线路,“潍美乡村”成为让农村人更自豪、城里人更向往的“诗和远方”。

  我市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贯穿片区建设全过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推动城乡生态协同共治,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按照“A类村示范带动,B类村巩固提升,C类村重点整治”的思路,对全市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8808个自然村进行ABC分类管理,C类村由2021年的2401个已减少到210个。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扎实推进,“门前三包”、街巷长、积分制、“信用+”等制度加快推广,长效管护机制不断完善。

  潍城区于河街道“上农智田·于河印象”片区一手牵城、一手带乡,立足“市区西大门、近郊美田园、特色新片区”的功能定位,按照“城乡融合、连片建设、组团发展”的思路,将紧邻的9个村庄一体规划、连片发展,以主要村庄为节点、骨干道路为网络,系统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片区对“产、村、人”的承载能力,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一轴衔接、两翼齐飞、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打造了一个有产业支撑、有龙头带动、有共富实效、有田园风韵的近郊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新样板,绘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有颜有质有范”的近郊乡村振兴新画卷。

  我市运用典型带动、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今年新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9个、总数达到384个,建成33万户美丽庭院、占比超50%,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相融相促。

聚力构建片区治理体系,让乡村“活”起来

  “潍美乡村”,美在百姓安居、和美幸福。我市大力实施和美乡村、法治乡村、平安乡村、文明乡村、数字乡村、清廉乡村“六大提升工程”,“30分钟乡村生活圈”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明显提升,农民精神面貌持续向好,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潍坊大地蔚然成风,绘就了一幅基层善治新图景。

  潍城区于河街道陈平家村探索党建引领城郊村庄“小区化”管理新路径,配套“红黄双十条”和“村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对人居环境、邻里关系、公共事业建设等方面规范引领,实施增减积分管理。村民凭借积分,可兑换物业服务、技能培训、生活日用品等,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无独有偶,在青州市高柳镇南马兰村,“文明有价”,不断完善美德银行机制,依据评分实行精神和物质两种奖励,群众可凭“美德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物品,提高了群众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文明新风拂遍街头巷尾。

  持续拓宽群众参与村庄治理路径,我市探索出富有成效的乡村自治新模式,提升了片区治理效能。

  我市坚持以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推行网格化、社区化、信息化和积分制,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阳光议事日”等制度,推广“道德银行”治理模式,1个镇、8个村入选国家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6个,全国文明村镇达到41个。

聚力优化片区组织体系,让乡村“强”起来

  党建引领提升了片区发展“向心力”,绘就了潍坊乡村壮美画卷。我市充分发挥党建的凝聚力、号召力,推动片区村庄组织联建、产业联动、治理联抓、服务联享,选优配强片区村“两委”成员,以党组织联建引领发展联片,打造具有片区特色的党建品牌。

  临朐县实施党建赋能工程,建立片区党委,制定常态化“联席会议”“星夜议事”制度,完善“片区党委+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组织体系,依托党建网格,持续深入做好五清强基等工作,以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破解发展“堵点”“难点”,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目前,全市90%以上的片区成立了片区党委或联合党支部,带领群众争当共建共享片区的“主人翁”。深入实施“头雁领航”和履职能力提升工程,常态化打造过硬党支部,片区内村民对党组织和村庄发展满意率达到90%以上,过硬党支部建设比例达到50%以上。

  我市以片区为单元推动“单村突破”向“协同振兴”升级,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连片建设、人居环境连片整治、公共服务连片提升,已高水平打造150多个具有潍坊特色的生产生态生活共同体,它们有产业富民的“奏响曲”,有文化传承的温情脉动,有科技赋能的创新基因,有绿色发展的生态底色,有基层治理的智慧结晶,有农民幸福生活的温暖印记,实现了片片不一样、片片有一样,一村连着一村美、一村接着一村兴,乡村成为令农村人更自豪、让城市人更向往的美丽家园。

  聚片成金,久久为功。我市聚焦“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在新时代强农征程中“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以片区建设的实际成效,在奋力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的新征程上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瑗 尹莉莉/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通讯员:李佳颖

编辑:聂臻臻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18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