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网络中国节·重阳丨银发献余热 贴心服务暖邻里

2025-10-28 15:45

  新派讯 在潍坊,有这样一群老人,他们步履坚定,皱纹里藏着智慧,手上刻满奉献的印记。他们活跃在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特殊群体关怀的第一线,以不同方式在平凡中铸就非凡,让老年生活焕发出温暖而耀眼的光芒,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

  张玉峰(右一)带领志愿者和居民一起包粽子。

靠谱“大妈”成社区“金字招牌”

  在潍城区西关街道月河社区,提起“月河大妈”,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这支由退休女性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如今已成为社区治理的“金字招牌”,她们的核心人物是72岁的张玉峰。

  为激发老年人潜能,使其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2015年,月河社区成立“月河大妈”志愿服务队。“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服务社会的新起点。”10月22日,张玉峰说。作为发起人,十年来,她挨家挨户动员,号召老年人加入志愿服务队。如今,加入的志愿者已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100余人,“月河大妈”志愿服务队已成为居民心中“靠谱”的代名词。从清理卫生死角、调解邻里纠纷,到走访独居老人、疏导心理困境,张玉峰带领志愿者们将服务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每个角落。

  2024年,张玉峰将目光转向听障人士。她发现,社区里的听障朋友因沟通障碍难以融入社会,决定用艺术搭建桥梁。于是,她开始组织手工编织培训,让这个特殊群体通过双手感受生活的美好,并编排舞蹈《大红枣儿甜又香》,用肢体语言传递情感。然而,教学远比想象中艰难。无法用语言沟通,她和队员们就以跺脚传递地面振动作为节拍;一个动作分解成十几步,反复示范上百次;队员们的手因为练习磨起了水泡,却无人放弃。

  “她们的世界是安静的,但我们的心足够热烈。”张玉峰说。最终,这支特殊的舞蹈从社区舞台走上城市春晚,当听障舞者们用手语“唱”出“大红枣儿甜又香”时,台下掌声雷动。这一刻,无声的隔阂被艺术的亮色彻底穿越。

  如今,“月河大妈”已成为潍坊志愿服务的一张名片,先后荣获“全市优秀老干部志愿团队”“潍城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称号。“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张玉峰更看重的是团队背后的力量。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老人加入队伍,将退休时光转化为服务社区的热能。

  邢杰为青少年讲红色故事。

走村入户,播撒传统文化种子

社区“微治理”骨干讲“活”红色故事

  “邢团长,3号楼的单元灯又不亮了!”近日,在寒亭区寒亭街道泰祥社区,一位居民的喊声刚落,“五老”志愿者邢杰便抓紧前去查看并联系物业维修。身兼“调解员、护航员、宣讲员”多重身份的邢杰,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社区大家长”。

  协调疏通污水管道、组织更换损坏的健身器材,带领居民巡逻队排查安全隐患……邢杰作为社区“微治理”的骨干,她的“服务清单”永远写得满满当当。“看着居民安心的笑容,再累也有劲。”邢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贴心服务居民,将“银龄”力量传向四面八方。

  在邢杰看来,守护青少年成长是更重的责任。作为“五老”网吧监督员,她需要定期检查辖区内的网吧,耐心劝阻上网的未成年人。每到寒暑假,她更成了“河道守护神”,带领志愿者巡河,防范溺水事故的发生。“一个孩子牵动几个家庭,少一分隐患就多一分安心。”在邢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护未成年人队伍。

  红色宣讲是邢杰的另一个“战场”。作为革命后代,她走遍潍北收集史料,走访17位亲历者打磨讲稿。为了让青少年听懂党史,她特意邀请老师、家长座谈,根据不同年级设计宣讲内容。一次到叶家庄子社区小学进行宣讲时,她讲述了爷爷邢明组建县委的革命故事,20多位家长自发旁听。“您这一次的教导,抵得上我们在家教孩子一整年,孩子也特别喜欢您!”一位家长动情地说。

  在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3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上,邢杰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面对这项荣誉,她认为这既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责任,今后将继续发挥余热,帮助更多人。

  陈宝玉(右一)将楹联文化送进基层。

  张玉峰、陈宝玉、邢杰,他们只是潍坊市众多“老有所为”老年人的缩影,放眼全市,1.8万名老同志默默奉献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领域,1.2万余名老同志致力于文化传承、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他们正用实际行动打破人们对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用行动证明年龄从来不是价值的界限,始终积极作为、发挥余热,为潍坊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新派融媒体记者:马宇琪/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聂臻臻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1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