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文化观察 | 金石为桥 文脉悠远

2025-10-24 10:51

  新派讯 潍坊是世界闻名的“金石之都”,金石文化源远流长。当战国陶文的斑驳痕迹与当代篆刻的新锐笔触在潍坊相遇,当“万印楼”的千年底蕴通过网络传遍各地,以“相约金石之都·畅享更好潍坊”为主题的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延续了“北万印、南西泠”的艺术传奇,在方寸印石间搭建起跨越时空的“文化桥梁”。

  市民在金石无疆·中日韩金石篆刻双年展观看展品。

一届从“展示地”升级为“策源地”的艺术节

  潍坊“金石之都”的美誉早已享誉金石篆刻界,而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举办将它的影响力推向新高度,确立了潍坊“金石之都”在全球金石文化交流中的核心地位。本届艺术节创新采用“主会场+多分会场+全球直播”传播矩阵,线下在潍坊设主会场,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地设3个分会场,线上覆盖日本大阪、韩国首尔、美国纽约等9个城市,构建起跨越国界的艺术对话平台。这并非是简单的空间延伸,而是对金石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的精准把握,契合当代文化交流的数字化需求。

  此外,艺术节的国际影响力体现在学术与创作的深度交融上。第五届“陈介祺奖”潍坊城市精神国际篆刻艺术大展收到全球投稿2238件,创作者涵盖18个国家和地区。金石无疆·中日韩金石篆刻双年展作为艺术节的核心展览之一,汇集3个国家100位代表性篆刻家的精品力作,将东亚文化基因中的审美共识通过金石艺术具象化呈现。而全球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的揭牌,标志着潍坊从金石文化的“展示地”升级为“策源地”,为国际金石学界提供常态化交流机制。

  从学术层面看,两部重磅著作的首发彰显了潍坊在金石研究领域的话语权。《陈介祺拓本集》系统整理陈介祺首次面世的金石拓本,填补多项研究空白;《陈介祺学术思想与金石文字研究论文集》收录50余篇高质量论文,代表当前该领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展品

一次城市品牌塑造的文化深耕

  对潍坊而言,陈介祺艺术节早已超越单一的文化活动范畴,成为城市品牌塑造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自2013年陈介祺研究会成立,潍坊通过12年持续深耕,已建成当代“万印楼”、陈介祺金石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本届艺术节期间落成的当代学生版“万印楼”,与传统万印楼、当代“万印楼”共同构成“三座万印楼”的文化景观,将金石文化彻底融入城市肌理。

  文化深耕带来显著品牌增值效应。数据显示,十余年间已有6.8万余人次的海内外金石篆刻家和学者走进潍坊,通过举办艺术节及金石文化用品博览会等活动,形成“展览+学术+产业”文化生态链。第十届十笏园金石文化用品博览会在艺术节期间同步举办,吸引百余商家参展,涵盖印章石材、篆刻工具等全产业链产品,既满足了专业需求,也带动了文化消费。这种“以节促产、以产兴城”的模式,让“金石之都”从抽象品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城市形象的提升体现在文化辨识度的强化上。本届艺术节以篆刻艺术诠释“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潍坊城市精神,2000余件作品从不同维度解读城市品格。从十笏园的古建飞檐到金石博物馆的现代展陈,从校园里的篆刻课堂到街头的文化海报,金石元素已成为潍坊最鲜明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认同不仅增强了城市凝聚力,更为潍坊吸引人才、拓展合作提供了独特文化名片。

  陈介祺金石博物馆里的文字瓦当

一场市民精神滋养的盛宴

  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以多元形式打破艺术与大众的隔阂,让金石文化成为潍坊人民的精神滋养。10大高端展览构建起全景式艺术体验体系,既有“盛世金石·海内外收藏家捐赠文物特展”中1200余件珍贵文物的震撼亮相,也有贝叶文心·李伟珍藏贝叶经学术展将“植物金石”与“金属金石”并置的创新呈现,让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找到共鸣点。

  市民在盛世金石·海内外收藏家捐赠文物特展观看展品。

  公共教育的深度延伸让文化传承有了坚实基础。多年来,潍坊三中持续开展篆刻进课堂,收集学生篆刻作品8800余方,目前藏品已突破一万方。同时,全市100所中学开设金石篆刻课程,潍坊学院成立全国首家陈介祺金石书法学院,形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文化参与的广泛性彰显了艺术节的民生属性。首届金石文化创意大赛征集10大系列300余件作品,200余名创作者中既有专业创作者,也有普通市民和学生,将金石元素融入文创产品、生活美学等领域。线上展览“襟怀金石·墨契同风”——宽襟同道墨迹展,让无法到场参观的市民随时观展,网络平台上的相关话题传播吸引千万人次关注,形成“线下热热闹闹、线上津津有味”的传播效果。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让金石文化从“小众艺术”变为“大众文化”,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潍坊三中,受邀专家指导学生们篆刻作品。

一个深度赋能学术交流的平台

  对于篆刻爱好者而言,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堪称一场“量身定制”的成长盛宴,为他们从技艺提升到视野拓展提供全方位支撑。高端展览带来的审美冲击最为直接,“陈介祺奖”获奖作品代表当前国际篆刻艺术的顶尖水平,其章法布局、刀法技巧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学术交流的深度赋能让篆刻爱好者突破成长瓶颈。艺术节期间举办的5场学术活动,聚焦战国陶文解读、金石学当代发展等前沿议题,魏广君、徐正濂等业界专家现场分享心得。“齐陶遗珍·新见战国陶文名家题跋展”带来学术惊喜,新发现的战国陶文孤品与名家题跋结合,展现了“文物-学术-艺术”的三维解读路径,让篆刻爱好者得以接触金石研究的最前沿。许多篆刻爱好者带着作品参加同期举办的交流沙龙,得到专家面对面的指导,这种“近距离取经”的机会尤为珍贵。

  落幕时分,十笏园的灯光与印章上的刻痕交相辉映,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留下的不仅是27171件藏品的丰富馆藏,更是跨越国界的文化认同、融入城市的精神基因、惠及全民的文化滋养与赋能行业的成长动力。

  当“金石之都”的印记愈发清晰,潍坊正以方寸印石为起点,书写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的新时代篇章。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燕/文 张驰 刘晓梅 王鲁萍/图

编辑:平小娜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19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