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2025城市封面人物:金石铭心 文脉永续

2025-10-21 14:46

  《2025城市封面人物》栏目,聚焦身边的感动,诠释潍坊城市精神,展现新时代潍坊人风采。通过开屏展示、平台热推,讲好潍坊故事,传播潍坊声音,让更多人看见“身边的榜样”,汇聚起推动更好潍坊建设的磅礴力量。活动由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中共潍坊市委社会工作部、潍坊市文明办主办,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承办。本期封面人物是陈介祺研究会党支部书记陈新。

  

  新派讯 1982年,年轻的陈新在部队接触书法时,偶然了解到清代金石学宗师陈介祺及其“万印楼”的故事。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份偶然的心动,会成为他金石文化事业的起点。

初心萌芽:从“一眼心动”到“一生承诺”

  1982年,陈新在部队偶然见到一幅陈介祺的篆书作品,其古朴韵味深深吸引了他,也让他首次知晓藏有7000余方秦汉古玺印的清代建筑“万印楼”。

  “恰逢盛世,把陈介祺金石艺术发扬光大是我们这辈人的使命和担当。”46岁时,陈新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55岁退居二线后,他没有选择清闲度日,而是牵头筹备陈介祺研究会,再振“万印楼”荣光和潍坊金石文化。如今,67岁的陈新仍是陈介祺研究会里最忙碌的人。这位从江苏盐城来的“新潍坊人”,以“把文脉传下去”的执着,为潍坊擦亮了文化名片。

  2024年11月,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开馆,陈新(前排右一)向专家学者们介绍展览作品。

十年深耕:从小协会到“金石热”

  2013年4月,陈介祺研究会正式成立,仅十几人规模,陈新却提出“小协会要有大作为”,立下“十年再造一座‘万印楼’” 的目标。

  成立初期无经费、缺人手,陈新带领团队四处奔走,征集作品、筹措资金,常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加班至深夜。不懈努力下,研究会成果亮眼:2014年,首届“万印楼奖”国际篆刻大赛成功举办,从全球征集到800余件作品;2016年,首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幕;2017年,“金石之都”宝鼎在十笏园文化街区揭幕,潍坊正式重获这一金字招牌;2021年,陈介祺金石文化周吸引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专家参与,成为当年全球唯一成功举办的国际性金石篆刻盛会;2023年,“当代万印楼”“金石文化公园”揭幕开放;2024年,海内外首座陈介祺金石文化主题博物馆在十笏园开放;2025年,潍坊金石文化走进北京海淀,实现两地文化深度交融。至此,潍坊的金石文化形成跨越山海、联结世界的文化丝路。

  2025年10月14日,陈新在陈介祺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活动相关情况。

文脉出圈:让金石走向世界

  陈新深知,做强金石文化要有国际视野。他提出“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发展战略,一方面邀请海外名家来潍交流,另一方面在海外设立活动分会场,构建全球化交流网络。

  2021年陈介祺金石文化周期间,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齐聚潍坊。中国书协名誉主席苏士澍盛赞:“这是近年来国内外金石篆刻界的一座里程碑。”一位日本篆刻家握着陈新的手激动地说:“通过您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令人瞩目的是,陈新推动在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法国等9个国家设立活动分会场,让潍坊的金石文化真正走向世界。

  陈新获评潍坊首届“感动潍坊人物”。

  十年坚守,硕果累累。当代“万印楼”已收藏8900方印章、7200件精品印屏,总藏品超2.1万件,远超当初“十年再造一座‘万印楼’”的目标。现已67岁的陈新依然活跃在金石文化传承一线,他用十年时光,守着一份热爱,护着一脉文脉,让金石文化焕发新生。

策划:姜健 李敬友

新派融媒体记者:潘京山 尹泽鑫 王颖 夏玥/视频

海报设计:苑清芳

编辑:平小娜 张兴红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27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