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走好“镇”兴路 激发“镇”能量 | 潍坊临朐县九山镇:善治铺就幸福底色

2025-10-20 09:56

  新派讯 金秋时节,漫步潍坊临朐县九山镇,目之所及尽是蓬勃朝气。各村巷陌间,“各扫门前雪”的疏离渐远,“抱团过日子”的热闹愈浓;田埂地头间,“干部干、群众看”的尴尬消散,“大家议、一起办”的热乎气儿升腾。

  在土崮堆村议事点,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商讨村务。(资料图)

  这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源于九山镇对基层治理的深度创新与探索。从“跨村联建”破冰破局,到“临事邻议”暖心聚力,再到“全民志愿”热潮涌动,每一步都改在群众心坎上,每一招都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马头店子行政村是“跨村联建”的先行“试验田”。2010年,马头店子、磨石峪、野虎峪三村“抱团”合并,却因账目独立、资源零散、产业脱节,陷入“合村不合心”的困境。
  “跨村联建,根在党建,魂在合力,首要任务是建强筑牢联建村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马头店子村党总支书记刘培法的话,一语道破破局关键。
  为拆除各村之间的“心墙”,村里打出一套精准有效的“组合拳”。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组织考察、建议事会、推“导师帮带制”凝聚联建共识;统一财务管理,使集体账目“晒在阳光下”;统筹产业规划,让各村发展同频共振;推行“网格+”机制,让便民服务“沉到底”。一系列举措落地生根,最终构建起“组织联建、治理联动、产业联兴、资源联享”的发展新格局。
  人心齐则发展兴。马头店子行政村趁热打铁,秉持“一盘棋”发展理念,统筹制定土地流转与产业规划,以马头店子村1000亩黑小米产业为核心,成立马头店子现代农业发展合作社,盘活周边闲置土地,打造出2000余亩的轿顶山富硒黑小米基地。

  马头店子行政村依托区位优势种植黄精等中药材。

  “我们种的黑小米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亩产700斤左右,每斤售价7元。”刘培法笑着向记者介绍,依托行政村的区位优势,村里还种下近60亩丹参、黄精等中药材,建成颇具规模的中药材基地。

  如今的马头店子行政村,产业旺了、集体富了、村民笑了,2025年上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余元,村民满意度实现100%。
  “现在党员带头发声、邻里围坐商议,矛盾少了、人心齐了,村里越来越团结了。”在土崮堆村龙头巷议事点,村党支部书记李成强和村民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商讨村务,语气里满是欣慰与感慨。
  土崮堆村的“临事邻议”机制,打开了基层治理新大门。村里把议事桌搬到田间院落,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主人翁”,将纠纷化解在萌芽。村民窦兴英笑着说:“以前换水管,施工队说咋干就咋干,现在不一样了,施工前先问咱的意见,路子不合理还能改,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从自来水管道改造的“民生小事”,到集体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大事”,土崮堆村的“临事邻议”从不是“单打独斗”。“为让‘议’得顺、‘办’得实,村里遴选21位退休干部、老教师组成‘邻聚力’先锋队,还按矛盾性质划分‘红黄蓝’三色预警,实现精准响应。如今,‘有事敞开说、问题共协商’成了村里最鲜明的治理底色。”李成强说。
  不仅如此,马家沟村的“全民志愿”热潮,也让这个小山村焕发出别样生机。该村以“全民志愿”为精神内核,创新“一人一N”“编网成队”“乡风育人”等机制,将村民紧紧拧成“一股绳”,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山区新路。
  人居环境整治时,该村发起“一人一锨”的号召,村民们自带工具、主动上阵,一年省下20多万元第三方服务费,还成功获评“省级和美乡村”;护林防火、防汛救灾时,村里党员带头“一人一天”轮值,村民们纷纷跟进、轮流站岗,织就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网”;发展村集体特色产业“手工绢花”时,村干部领着赋闲老人“一人一线”做活计,一年帮集体增收20万元;编纂村志时,“一家族出一人”,老少齐上阵,不仅找回了村里的老故事、老记忆,更攒足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逢年过节,这个村还会邀请在外乡亲回乡,看家乡变化、献发展良策,“内外联动”的志愿情,让马家沟村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行走在马家沟村,记者看到,20多项市级以上荣誉奖牌在文化墙上“亮相”,每一块都是村民用汗水共同浇铸的勋章。“志愿不白干,家园更好看”这是马家沟村人最朴素的共识,也是最坚定的行动指南。
  基层之治,如甘饴入心、春雨润物。九山镇以“联建、邻议、志愿”三招,用泥土里的智慧铺就乡村善治底色,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新派融媒体记者:于菲/文图

编辑:陈晓芳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2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