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10月18日上午,雨过天晴、秋意正浓,白浪河畔的十笏园文化街区古韵悠悠、墨香氤氲,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在此隆重启幕。这场以“相约金石之都·畅享更好潍坊”为主题,汇聚古今、融通中外的金石文化盛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与艺术的礼赞,更是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名家荟萃
共话金石精神的时代回响
开幕式在《万印余辉·薪火相传》宣传片中拉开序幕。画面中,从“万印楼”的斑驳光影到当代篆刻家刀锋下的灵动气韵,从战国陶文的古老印记到青年学子手中新生的刻痕,时空交错间,金石文化的厚重与活力跃然眼前。随后,《万印楼记》的铿锵诵读,带领观众穿越百年,重温陈介祺“藏古、鉴古、释古、传古”的学术精神与文化担当。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艺术节开幕式创新采用线下线上同步模式,现场直播开幕盛况。线下主会场人头攒动,线上分会场跨越重洋,从日本大阪到韩国首尔,从法国巴黎到美国纽约,全球金石爱好者汇聚“云端”,共同见证这一文化盛事。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先生在现场致辞中深情指出:“金石不朽,文明长新。潍坊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金石文化从书斋推向大众,从中国走向世界,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了‘潍坊经验’。”
第五届“陈介祺奖”潍坊城市精神国际篆刻艺术大展现场
群贤毕至
奏响学术、荣誉与大爱乐章
研之以学,彰之以荣,献之以诚,本届艺术节正多维构筑起金石文化的当代价值体系。
开幕式现场,第五届“陈介祺奖”潍坊城市精神国际篆刻艺术大展颁奖仪式引来现场热烈掌声。经严格评审,从全球2238件投稿中脱颖而出的7名“陈介祺奖”获得者现场登台领奖。“这不仅是对个人创作的肯定,更是对潍坊城市精神的金石诠释。”来自日本的获奖者大野胜山表示,“通过篆刻,我读懂了潍坊的开放、包容与创新。”
两部重磅学术著作的首发,为本届艺术节注入深厚学理支撑。《陈介祺拓本集》首次系统整理陈介祺珍藏的金石拓本,涵盖青铜器铭文、玺印、陶文等,多为首次面世,填补了多项研究空白。《陈介祺学术思想与金石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50余篇高质量论文,代表当前陈介祺研究的最高水平。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陆明君表示:“陈介祺不仅是收藏家,更是方法论的开创者。他的‘详考深研’精神,至今仍指引着我们。”
一场隆重而温情的捐赠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海内外13位知名收藏家与艺术家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无偿捐赠文物与艺术作品1500余件,涵盖战国陶文、汉晋瓦当、文字砖、名家印章、印屏拓片等,品类丰富、年代跨度大、学术价值高,是近年来国内金石类博物馆接受民间捐赠中规模罕见、体系完整的一次文化盛举,彰显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深切认同与责任担当。
在当代学生版“万印楼”,受邀专家参观学生作品。
美美与共
推动金石文化从地域走向世界
从“藏古”到“传古”,从“鉴古”到“创新”,随着开幕式推进,活动环节精彩纷呈、亮点迭出。
在揭牌仪式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等地的金石研究者共同为“全球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揭牌。这一机制化平台的建立,标志着金石文化从地域走向世界,从个体研究迈向国际合作的新格局。
与此同时,青年力量正蓬勃崛起。随着本届艺术节的开幕,“当代学生版‘万印楼’”落成揭牌。这座位于潍坊三中金石文化园的展馆,收藏了来自全球青少年的篆刻作品逾万方。全球联动与青年接力,正共同绘就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交流图景,让金石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金石不朽,刻下的是历史的重量;薪火永传,点燃的是未来的光芒。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的举办,既是对先贤的致敬,更是对文明传承路径的深刻探索。在潍坊这片金石沃土上,传统正以开放之姿走向世界,文化正以青春之态迈向未来。
新派融媒体记者:于哲/文
王晓光 刘燕 刘晓梅/图
编辑:赵越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