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题跋作为中国传统学术与艺术交融的重要载体,在陶文研究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10月18日,齐陶遗珍·新见战国陶文名家题跋展,在于希宁艺术馆一楼展厅开展。此展览作为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十大高端展览之一,为专家学者以及广大市民呈现了一场金石文化盛宴。
上午10时许,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一件件精美作品映入眼帘。不少市民看到一件件陶文题跋作品,认为展览内容十分新颖,让参观者进一步了解了金石文化。
据悉,此展览题跋作品来源于近年来新发现的临淄齐故城遗址所出战国陶文。因其独特的文字内容填补了齐陶文资料的多项空白,颇受业界关注。展览邀请了68位学术与艺术名家,共题同一战国陶文孤品拓片。这些名家学识各异,或精于古文字训诂,或长于历史脉络钩沉,或书法造诣精湛,68张内容、位置皆相同的拓片,题跋后变成了68种异彩纷呈的时代作品,书体涵盖了篆隶楷行和章草诸体,风格或古意苍茫,或清新典雅,或潇洒奔逸。这些题跋,既是对陶文本身的层层解读与探微,又是题跋者以笔墨为心印,所留下的各具特色的艺术印记。
展览不仅拓展了陶文研究的呈现方式,也为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提供了创新范式。韩国篆刻协会会长黄宝根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今天来参加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非常荣幸,尤其是篆刻艺术作品非常丰富。展览很好地促进了中日韩之间的文化交流,扩大陈介祺金石文化在日韩国家的影响力。”
据悉,陈介祺是陶文发现和研究的第一人。他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得到了第一件有文字的古陶,从而发现了古陶文,他的发现和研究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古陶文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次题跋展聚焦战国陶文这一冷门金石学领域,旨在通过新发现陶文实物与名家题跋的结合,展现陶文研究的学术前沿与艺术价值。
新派融媒体记者:郭超/文图
编辑:朱明洁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