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市前期评选出的“40年·40人”杰出人物,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行业,是潍坊人民团结奋斗、实干担当的杰出代表。在冲刺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的关键节点,为全力营造学先模、鼓干劲的浓厚社会氛围,汇聚“走在前、挑大梁”的磅礴力量,鼓舞全市上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为加快建设更好潍坊书写精彩答卷,开设“学习榜样 争做先锋 ‘40年·40人’风采”栏目。
新派讯 有一种力量,让山川为之动容;有一种奉献,以生命之名书写。距离潍坊1500公里,北川老县城遗址旁、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里,人们常在一排雕像前驻足——那是为援助地震灾区而牺牲的英雄们,其中就有原潍坊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山东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新县城建设组组长崔学选。潍坊市对口支援北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前方指挥部的牌子、他用过的工作笔记本、写有“潍坊援建”的安全帽、获得的勋章都在展厅橱窗里,无声地讲述着他奋战在北川土地上支援灾后重建的故事。
他是潍坊建设者的楷模,他一心为民,忠诚实干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激励着后来人。任潍坊市建设局局长以后,他几乎没有歇过双休日、节假日,带领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干事干工程、创业到一线”的思想观念,实现了工程指挥零距离、工程管理无缝隙,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东风街、北海路、人民广场、风筝广场、火车站广场、张面河、虞河等一批精品工程。城市面貌的变化、功能和品质的提升,都沁润着他的心血和智慧。其中,张面河整治6个月的工程量仅用35天全部完成,创造了“张面河速度”,打造出了一条城市滨水生态旅游休闲景观长廊——万福凤溪张面河,让河两岸绽放人居魅力,后来这一工程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他用初心凝聚使命,在他身上,彰显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指针拨回到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第二天,时任潍坊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崔学选,被任命为潍坊市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总指挥、临时党委书记。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他和时间赛跑,迸发着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
5月19日晚,他参加完省建设厅的电视会议,连夜组织开会至凌晨2点多。在他的精心组织下,5月22日潍坊市在全省第一批派出先遣队到达绵阳。在获准入川前的那段时间里,他组织市建设系统先后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94万余元,组织全市建设系统企业认捐板房款2839.4万元。
5月29日清晨,他冒雨抵达北川县桂溪乡,建立了山东第一家设在灾区最前线的指挥部。冒着频发的余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险情,他详细考察当地地质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他不畏危险,不顾腿部水肿,每天巡查十多个建设工地,有时通宵达旦。在他的带领下,潍坊市700多名援建工作者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在全省第一个运抵板材、建起第一间板房、第一个交付使用板房小区,共建设板房3369套。
他把建好的板房先让给群众住,而他和同事一直在帐篷内居住、办公,直到最后一户受灾群众搬进板房。在修建居住小区的同时,还建成桂溪小学、甘溪小学、桂溪中学3所板房学校,保证了2250名中小学生复课。2008年9月24日,北川遭遇特大暴雨袭击,桂溪乡板房无一倒塌。
一枝一叶总关情,崔学选为灾区群众提供了无限的感动和精神力量,在他身上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和高尚情操。这个山东汉子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关心、照顾6个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安排工作人员给一名精神失常的幸存者定时送水送饭、照顾生活;安排指挥部的医疗保障小组给当地村民义务诊治,将原本供应援建人员的衣服、罐头、方便面等分发给生活困难的灾民,让他们感受到了人间大爱和温暖。
2008年7月份,在圆满完成临时安置任务以后,应该撤离灾区的崔学选又选择留了下来,并担任前线指挥部新县城组组长,挑起了更重的担子。为了完成一份经得起检验的新县城规划,他带领小组人员对北川老县城公共基础设施、人员分布等情况认真摸底,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他走遍了北川的所有乡镇,倾听群众对新县城的期盼,思量如何将羌民族的元素保留到县城建设中。
2008年8月7日,一直高强度工作的崔学选开始持续腹痛,但他仍然坚持下乡看新县城选址。第二天,腹痛难忍的他住进了绵阳市中心医院。8月13日,症状缓解后,他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出院,又来到一线。9月6日,崔学选再一次被剧烈的腹痛击倒,去医院很快查出是癌症。2008年9月和2009年3月,崔学选先后两次接受手术,但终因病情恶化,而难以挽回生命。2009年7月13日,他弥留之际,对守在身边的老母亲说:“妈妈,等我病好了,我带你去看一看新北川。”
为新北川建设规划熬过无数夜、流了无数汗的崔学选倒在了援建路上,最终没能参与到新北川的建设中,但时至今日,崔学选留下的“只要有一户群众不住进永久性住房,我们就住在板房里”这句话成为援建者与灾区人民深厚感情的见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想带妈妈去看新北川的愿望没有实现,然而,让崔学选心心念念的北川新县城今天已是一座繁荣的城镇,在川西崇山峻岭间展现的是一幅祥和安宁的山水画卷。这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作为援川干部的优秀代表,他就是永不磨灭的抗震救灾精神丰碑的一个生动剪影。
人物档案
崔学选(1955年—2009年),男,中共党员,山东莱州人,潍坊市政府原市长助理、党组成员,原潍坊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新县城建设组组长。“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根据组织安排,带队奔赴震区一线,不畏艰险、连续作战,建起山东第一家指挥部、第一间板房、第一个交付使用的板房小区;建成桂溪小学等3所板房学校,保障了2250名学生复课。由于在艰苦条件下连续超负荷工作,病倒在灾后重建第一线,2009年7月不幸去世。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四川省抗震救灾英雄模范”等荣誉称号。
新派融媒体记者:尹莉莉/文
张美涛 胡鹏程/视频
编辑:韩佳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