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城市封面人物》栏目,聚焦身边的感动,诠释潍坊城市精神,展现新时代潍坊人风采。通过开屏展示、平台热推,讲好潍坊故事,传播潍坊声音,让更多人看见“身边的榜样”,汇聚起推动更好潍坊建设的磅礴力量。活动由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中共潍坊市委社会工作部、潍坊市文明办主办,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承办。本期封面人物是潍坊高密市包了圆爱心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臧彦庆。
新派讯 多年前的一个寒冬,一位蜷缩在桥下的流浪老人,触动了臧彦庆心底的柔软。大年三十,他带着食材在桥洞下为老人生火做饭,陪他吃了一顿热乎的年夜饭。这份始于偶然的善意,在臧彦庆心中种下了公益的种子。
如今,臧彦庆已成为潍坊高密市包了圆爱心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也是拥有50余万粉丝的“公益主播”。这个从潍坊高密阚家镇走出来的普通人,凭着“把好事做到底”的执着,在烟火气与公益路的交织中,为无数困境者点亮了希望。
善念启程,从“救一人”到“助万家”
寒冬里的那次救助,让臧彦庆初次尝到“予人温暖”的滋味。当流浪老人的儿女含泪说出“没想到老人还活着”时,那份沉甸甸的感谢,成了他公益之路的起点。此后,他主动帮助寻亲,用手机开通自媒体账号、发布信息,陆续让30多个离散家庭重获团圆。
包圆市集,让老人早点回家。
身为农村走出的孩子,他对乡邻有着刻在骨子里的牵挂。赶集时,看到高龄老人顶着风吹日晒卖菜,他便挨个“扫摊”,把菜全部“包圆”,让老人早点回家,“包了圆”从此成为高密集市上的暖心符号。而上门取菜时发现的困难家庭,又让他萌生了“聚沙成塔”的想法。从几个人到800多人的团队,“包了圆”爱心公益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把零散的爱心拧成了一股绳。
流量向善,让公益之路越走越宽
“做公益不能只凭热情,得让善意有‘续航力’。”臧彦庆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自媒体账号积累起50余万粉丝,他没有追逐流量红利,而是把镜头对准田间地头的滞销蔬菜、因病陷入困境的困难家庭、环卫工人和被遗忘的民俗手艺。
臧彦庆帮农民直播卖货。
2025年,他在东北乡社区东前岭村的蔬菜大棚看到菜价低迷、蔬菜滞销,心疼不已。他钻进菜地,和农户一起拔菜、打包,通过直播号召,两万斤蔬菜一天内销售一空。此后,他的脚步遍及高密乡村,一边帮农民直播卖货,一边与商超合作,让消费者吃到低价鲜菜,更把赚来的佣金全部存入爱心基金。今年,他带领团队助农销售额超百万元,每一分收益都转化为困难家庭的救助金、孤寡老人的暖冬衣。
面对大病致困的家庭,他同样全力以赴。成立大病帮扶小组,通过自媒体筹款、链接医疗与慈善资源,组织志愿者上门陪护,送去生活帮助与心理慰藉。每一次帮扶,都是一次“雪中送炭”。
守正创新,乡情与大爱共生
在臧彦庆看来,公益不仅是“授人以鱼”,更要“传承文化、助力共富”。高密清明节有擀饼的习俗,曾是他记忆中的乡愁。为让这门手艺“活”起来,他在清明前牵头举办擀饼大赛,吸引十里八乡的妇女参与。这场活动不仅让传统民俗焕发新生,也催生了“共富工坊”的构想,他计划通过“电商直播+工坊”模式,为中老年妇女创造就业机会,让传统手艺成为致富手艺,让乡情记忆助力乡村振兴。
从桥洞下的一餐热饭,到800余人的公益团队;从集市上的“包圆”善举,到百万元助农成果,臧彦庆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把“包了圆”的爱心,化作城市最温暖的风景。
策划:姜健 李敬友
视频剪辑:尹宁
海报设计:苑清芳
编辑:韩佳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