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让千年文脉“活”在烟火里!潍坊创新激活文化书院教育服务效能

2025-11-12 16:40

  新派讯 书香幽幽,最是养心。眼下,潍坊正举全市之力,推进十笏书院、云门书院等“历史文脉再生型”书院建设,以覆盖全市的713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为主阵地,整合老年大学、超然书房、社区教育机构等资源,激活书院文化教育服务效能,融入宣教讲学、文化交流、传承体验、艺术培训等现代功能,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转变。

  一座座既有“质”又有“料”的文化书院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批批有底蕴、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社区品牌正为市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滋养。

  这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更是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有力举措。如何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飞入寻常百姓家”?

  市民在超然书房看书。

构建精准服务“供需清单”

  书院迭兴,文脉延绵。进入新时代,更多埋于历史深处的书院印记被深入挖掘,根植于广袤沃野的文化基因被逐步解码。在潍坊,文化书院正深入千家万户,居民“点单”、精准服务已成为常态。

  走进奎文区梨园街道樱园社区建成的超然书房——“四海书店”,这里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各类图书约1.5万余册,沿着书店走廊前行,一个个特色功能室映入眼帘:超然书房里,邻里读书会讨论热烈;舞蹈室中,舞者身姿轻盈灵动;书画室内,一幅幅饱含国风雅韵的作品在宣纸上徐徐呈现……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读书、学艺,还能进行心理咨询、参加科普活动,课程丰富又实用,社区文化服务真是贴心周到。”樱园社区居民对此连连称赞。

  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社区联袂新华书店,高标准打造的“南湖书院”,一楼设有优秀图书展销区、文创展示区、阅读活动区、研讨沙龙区,为居民打造出一步一景、葱郁环绕、静谧幽香的阅读环境;二、三楼设置体育活动室、非遗展厅、儒学讲堂、志愿者之家等多个功能区,让群众在阅读之余,还能享受到非遗、儒学、舞蹈等优质课程和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居民近距离触碰和了解浮华喧嚣之外的青州。

  如今,潍坊出现了诸多“书院+”的创新模式,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将红色文化、儒学文化、科普文化等课程融入阅读活动中,展现出传统书房内涵与现代课程体系融合发展的崭新样貌。

  与此同时,我市文化服务正创新突破时空限制,依托“山东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信息平台、“文汇邻里”微信小程序顺畅走进千家万户,文化社区大讲堂、青年夜校、社区大家谈等更多活动线上“可触可及”。

  供需精准对接背后,需要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需要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对此,潍坊以打造文化书院为契机,创新实施选派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制度,择优选派百名“有站位、有情怀、有能力”的文化建设指导员,结对指导100个基层村(社区),着力为基层培育“带不走”的文化骨干队伍;同时,制定印发《关于选派基层文化建设指导员的实施意见》《潍坊市关于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建设城乡文化社区的工作方案》,统筹各级教育、文旅等23个部门资源,形成“政策理论、文化传承、文艺精品、全民阅读、家庭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金融服务、技能培训、中医药文化”等十大类255项优质文化服务目录,实现专人包靠、动态更新管理……

  这些举措既彰显着潍坊深厚文化底蕴,又引领探索着更多基层文化服务新模式。

  读者在青州稷下书房内阅读。

激发协同服务“社区活力”

  在潍城区城关街道曹家巷社区,定期召开的“街巷故事会”成为不少居民的“心头好”。在这里,不仅能听到老一辈居民口述历史、讲述社区变迁,还能看到青少年开展红色剧本演绎、传唱革命歌曲。

  坊子区凤凰街道崇文社区特别推出“凤凰好戏”系列邻里文化活动,涵盖戏曲、相声、时光音乐会、非遗皮影戏、魔术表演、话剧、脱口秀等精彩演出和“星空下的电影”展播活动,让居民免费在家看“好戏”,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品质的文化服务。

  寿光市圣城街道五星花园社区将小区闲置区域改造为文化公园、法治广场、议事协商亭等特色文化站点,真正实现文化服务推门可见、触手可及。其中,利用唐宁8号小区闲置物业房改造的唐宁书屋,通过“图书漂流”行动募集图书3300余册,寒暑期日均接待读者超百人,成为社区文化新地标。

  从这些场景,可以看出潍坊群众文化服务产品正在不断上新。这背后更深刻的转变在于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单一供给,转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让群众有更多选择权,实现供需高效对接。

  我市正整合各方资源,鼓励支持行业协会、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书院建设,共建共享文化社区建设成果,推行“多元协同+联动共建”机制,创新“居民提议+自主运营”机制,引导群众由文化共享者变成文化播种者,在文化社区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激发参与文化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激活社区文化创新力。

  下一步,潍坊将持续探索创新,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丰富拓展“优质文化资源进社区”的有效路径,着力搭建群众身边的文化教育服务综合体,切实将文化社区、书院打造成推动宣传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凝聚居民群众的温馨家园,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更多“潍坊力量”。

  临朐隐士书房组织非遗体验活动。

贯通全龄服务“教育链条”

  过硬的师资队伍,也是潍坊文化书院建设的一大亮点。

  这座城市正分层分类培育师资人才,设立“专业师资+专家团队+社区能人+志愿队伍”四级师资体系,链接专职教师1156名、知名专家232名、社区能人1097名、志愿者讲师1278名。

  师资人才让文化书院“活”了起来,课程内容更为生动——

  诸城市枳沟镇乔庄社区聘请专业导师,面向中青年、青少年开设泥塑制作等特色课程,创新打造“留住乡愁”泥塑展室,通过展示“民国初年大北杏村全景图”等精美的泥塑作品,生动再现了村庄旧貌、风土人情,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

  青州市益都街道旗城社区时常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授课,对八角鼓、挫琴、古法合香香牌、青州花毽等文化技艺进行展演、传授和交流,让普通民众领略非遗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诸城市龙都街道岔道口社区创新实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先后涌现出潍坊市基层文化带头人宋艳,诸城市基层文化带头人张浩、裴术惠等优秀文化能人、文艺骨干。此外,还吸纳文学创作、戏曲曲艺、书画摄影等文化文艺人才36人,定期为辖区居民传授文化、教授技艺,吸引居民成为文化志愿者,培育出岔道口书画社、书香文学社、社区艺术团等各类文化志愿服务团队近20支。

  顶尖的师资力量,让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品质提升了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我市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活动牵引+研学赋能+社群自治”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实践教学活动,举办“非遗市集”“手造工坊”等活动300余场次;开展沉浸式研学实践,系统开发“红色文化+非遗传承+城市记忆”三大主题研学路线,累计组织开展研学活动730场次,覆盖居民5万余人次。

  潍坊的每一座文化书院都在深度融合当地特色资源、全面满足居民实际需求,这些平台正逐步成为展示全市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的重要展示窗口。

新派融媒体记者:方文婷/文

图片为资料图

编辑:韩佳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13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