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斜子萝卜”论根卖

2025-11-12 11:27

  新派讯 立冬过后,寒意渐染昌潍大地,而潍坊昌邑市围子街道孙斜村的萝卜种植基地里,却是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踩着田埂上的薄霜走进田间,翠绿的萝卜缨子像一层厚厚的绿毯铺满旷野,清甜的气息夹杂着泥土芬芳扑面而来,让人顿觉神清气爽。种植户们弯腰弓背,穿梭在绿缨之间,双手握住萝卜缨轻轻一拔,带着湿润泥土的“斜子萝卜”便应声而出,紧接着去泥、分拣、装箱,一个个饱满周正的萝卜被整齐码进纸箱,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村民将收获的“斜子萝卜”整理装箱。

  “你尝尝这刚拔的萝卜,皮薄得能透光,咬一口全是汁水!”孙斜村党支部书记孙连伟手里攥着一根刚拔出来的萝卜,热情地递给记者。“咔嚓”一口咬下,清甜的滋味在舌尖弥漫,尾端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辣,脆嫩爽口。“目前一亩地能收6000斤左右,精品萝卜6块钱一根,普通品相的也能卖3块钱,这一筐就是几百块收入!”孙连伟指着装满萝卜的竹筐,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这根让村民们喜笑颜开的“小萝卜”,在孙斜村已经扎根400余年,《孙氏宗谱》中关于萝卜种植的记载清晰可辨。孙连伟回忆起儿时场景,眼里满是怀念:“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俩萝卜上青岛’的顺口溜传遍四乡,村里人天不亮就挑着扁担、赶着驴车,走几十里路去赶集,萝卜就是全家最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随着大姜、草莓等经济作物兴起,“斜子萝卜”的种植面积一度锐减,这个传承数百年的“老味道”面临被遗忘的困境。

  “斜子萝卜”

  为了重振“斜子萝卜”,孙连伟主动扛起责任,带领村民探索转型之路。他们创新推出“合作社+农户”模式,联合周边3个村抱团发展,将种植规模扩大到近500亩,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同时,村里专门请来农技专家,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收获,每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指导。

  “我们用大豆发酵的豆饼施肥,依托潍河下游富含矿物质的沙质土壤,既保住了传统风味,又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孙连伟介绍,尤其是霜降之后,萝卜的糖度会进一步提升,口感更甜。

  规模上去了,品质提升了,销路成了关键。孙连伟把目光投向了电商直播,自己当起了带货“主播”。在直播间里,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朴实无华地展示萝卜的品质,接地气的带货方式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前两天安丘的客户看了直播,直接开车来拉了5000斤,莱州、平度的客商也在排队等货。”孙连伟笑着说。线上直播人气旺,线下社区团购也搞得有声有色,“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让“斜子萝卜”的销路越走越宽。

  从过去沿街叫卖“论堆卖”,到如今按根定价“论根卖”,“斜子萝卜”让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正在田间装箱的种植户告诉记者:“以前种萝卜勉强糊口,现在加入合作社,技术有人教、销路有人找,种萝卜又省心,又挣钱!”目前,基地已收获三分之一的萝卜,预计11月底前可全部采收完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让孙连伟对“斜子萝卜”的未来充满信心。“明年,我们准备以示范园为依托,对接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在提升萝卜品质上再下功夫,争创‘三品一标’农产品。”孙连伟信心满满地表示,下步还要延伸产业链,开发萝卜干、萝卜酱等产品,让“斜子萝卜”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棒”,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莹/文图

编辑:冯淑杰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1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