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奋进2025潍坊发展半年答卷 | 绘就人水和谐更好潍坊新画卷 ——潍坊立体化推进更好幸福河湖建设聚焦

2025-08-16 10:54

  新派讯 碧水环绕,景美人和。浞河成功获批山东省首批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弥河、白浪河建设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潍坊累计72条(段)河湖建设成省级幸福河湖;奎文区、临朐沂山风景区建设成省级幸福河湖全域区,总长度超1500公里,数量和长度均居山东省第一……

  这组数字诠释着潍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承诺,折射出潍坊治水理念的深刻变革,承载着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更是我市将良好的河湖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幸福河湖”建设实践高分答卷。

  我市一以贯之强化河湖长制,狠抓系统治理、改革创新、协同共治,聚力建设群众满意的更好幸福河湖,河湖管护成效明显,以河湖生态之治的含“绿”量,支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河湖安澜、水清岸绿、生态健康、景美文兴、人水和谐、兴业富民”的更好幸福河湖美好愿景加快实现,奏响一曲人水和谐发展的浩荡长歌。

  北辰绿洲湿地公园 通讯员 付明皓 摄

守护碧水有“方子”,河湖共建促长治

  潍坊因水而灵,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星罗棋布的河流、湖泊和湿地,成为这座城市的血脉与灵魂。

  幸福河湖,源于制度有力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和河湖管护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担任总河长,示范带动各级各部门履职尽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治水格局,以召开总河长会议、出台市政府文件、开展巡河调研等形式,谋划、推动河湖管护重大事项,为幸福河湖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筑牢安澜基石,守护碧水清流。我市以构建现代水网体系为核心,扎实推进河道堤防达标、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持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利项目建设全面发力,目前47个重点水利项目已完成投资14.58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浞河幸福河湖建设、昌乐县黄水东调引水入昌、峡山区水网循环体系构建等13个项目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为幸福河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落实省总河长会议和第11号省总河长令精神,研究制定《潍坊市第11号总河长令》,部署开展“千村百河”行动,重点推进浞河国家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和诸城百尺河、临朐英山河、昌乐鄌郚镇全域3个省级幸福河湖项目,逐年建立幸福河湖建设5年计划(2025—2030),全方位推动更好幸福河湖建设。

  河湖安澜的背后是一盘大棋。我市深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河湖长+检察长+生态警长+法院院长”司法协作机制,构建“市县镇三级穿透、上下游责任共担”的治水新格局,为河湖保护筑牢法治防线;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和“一河(湖)一策”,实现因河施策的精准治理模式;组织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整治,迅速遏制破坏河湖生态问题,巩固河湖治理成效,确保治理成果可持续。

  幸福河湖,见于河湖持续向好。我市以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推动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协同改善,积极争创全域幸福河湖试点,打造一批承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家门口幸福河湖”,让河湖添新景,幸福随河而来。

  峡山水库

治水兴农重民生,河湖久清润万家

  清水润万家,水利惠民生,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幸福河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河湖久清、百姓受益。我市高度重视“水民生改善”,聚焦群众饮水安全,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全力推动农村供水保障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我市印发《潍坊市2025年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方案》,投资6.1亿元实施水厂提升、管网更新、村级供水设施改造等12个重点项目,5个项目已率先建成投运,100个村民生实事改造任务已完成66个,受益人口4.1万人。依托水库移民项目,将水库移民扶持基金等资金优先用于移民村饮水安全项目,推进农村供水管网改造、水质提升和水表安装等工程建设,近三年累计投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1亿元,让更多移民群众受益。

  实施72处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持续落实“水厂自检+市县巡检”工作机制,创新实行水质巡检备案制度,市县共巡检水样721个,全力保障农村群众喝上干净放心好水。

  志愿者开展防溺水巡河护河行动。

讲好水文化故事,激发水韵新活力

  幸福河湖,成于社会协同共治。潍坊市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积极推动“河长制”向“全民治”转变,让幸福河湖建设成为浸润人心的“全民事业”。800余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河湖长制特约监督员,13名媒体记者化身“记者河长”,深度参与河湖管护监督。精心打造“沿着河湖游潍坊”文旅线路10条,以河为轴、串珠成链,有机串联沿河100余处旅游景点、40余处水利工程。16家“水情教育·全民体验”水利设施开放点接待市民群众超10万人次。

  我市探索“全年统筹、多方联动、全员参与”的志愿服务联动模式,打造“同护潍水·共享潍美”志愿服务品牌,招募7800余名河湖志愿者,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超1000次,“志愿红”呵护“河湖绿”已成为一道风景。

  推出“清明上河图”河湖文化线上服务平台,引导群众在游河赏景的同时,深度参与河湖管护。同时,创新宣传方式,紧扣水利工作亮点、重点,精心策划并制作发布了《筑牢水安全屏障》《齐鲁明珠守护安澜》两期主题视频,生动展现潍坊水利建设成就与担当,引导广大群众关注水资源保护、增强水安全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全社会爱水、惜水、护水的行动自觉。如今,越来越多的潍坊人自发加入护河行动,惜水、爱水、护水成为社会新风尚。

  寿光市、安丘市、昌乐县白浪河三个河湖长制主题展馆和寒亭区水动力主题乐园,年接待参观人数近10万人次,正是潍坊以水为墨,书写动人水文化故事的鲜活篇章。

  幸福河湖,深植于文化传承发展。在幸福河湖建设中,我市高度重视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精心打造“潍美河湖·治管有坊”特色品牌。

  河湖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我市邀请以“当代徐霞客”李存修为代表的近百名文化名人担任“文化河长”,溯流而上,深入挖掘“潍水文化”“禹王文化”等潍坊河湖文化,编纂汇集《潍坊河湖文化》《行走渠河》《昌乐河湖文化》等刊物,清晰勾勒出潍坊河湖发展的历史脉络,现代版潍坊《水经注》生动地呈现了潍坊河湖故事。在全市沿河打造了百余处河湖长制宣传现场,新时代的“山水经”在潍坊大地响亮传唱。

  潍河昌邑市段

激活赋能“水生态”,盘活富民“水经济”

  在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治理的基础上,我市着力优化水资源高效配置。科学核定河湖生态水量目标,创新建立“高崖-牟山-白浪河三库联调”机制,严格实施生态水量泄放管控,潍河、弥河等控制断面生态水量连年100%达标,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同时,完成重要河流及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水量确定状况排查,有序推进白浪河等生态水量目标核定工作。

  幸福河湖,归于成果价值实现。潍坊聚焦“兴水之利”,坚持节水优先,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在深挖节水潜力的同时,积极探索“水经济释放”路径,激发市场动能,“水利+经济”生态价值转化富有成效。

  如何让“水生态”盘活富民“水经济”,让“幸福河湖”为更好潍坊赋能添彩?我市发布了《加快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实践探索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指导性文件,填补了河湖效益评估、价值核算、项目管理等方面政策空白;将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结果备案机制等写入《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美丽潍坊建设若干措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打通金融保障堵点。在昌邑市、临朐县、峡山区开展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其中昌邑市成功入选省级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试点。打造“小流域+生态旅游”等5种2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青州茅峪生态清洁小流域作为全省首批4个项目之一成功签约,交易金额388.2万元。

  创新建设潍坊“水银行”,推进“水权贷”融资服务,加速水资源市场化交易配置进程。今年以来,市级“水银行”已完成6800万立方米取用水户水权和客水指标存储,并通过优化再分配等方式,盘活1200万立方米存储水权,有力支撑寿光市、昌乐县重点项目用水需求。同时,依托“水银行”建设开展水权交易34笔,交易水量734万立方米,交易笔数位列全省第二。

  治好一方河湖,激活一座城市,带动一批产业,致富一域百姓,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潍坊更好幸福河湖建设的奋斗目标。潍坊将幸福河湖推进建设与水利工程同生态、景观、休闲、文化等深度融合,与宜居城市、美丽乡村等有机结合,激活河湖水网,实现生态修复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潍坊正全方位推动更好幸福河湖建设,开拓创新,推动河湖“幸福价值”实现,让每一个河湖各美其美,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源泉。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瑗 尹莉莉/文

王瑗 肖雪 刘晓梅/图

通讯员:孙环高

编辑:朱明洁 赵越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21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