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村村有好戏 | 一条路,美了村庄,富了乡亲

2025-08-09 14:40

  新派讯 8月7日,立秋日清晨,太阳尚未爬上山头,潍坊临朐县九山镇土崮堆村的保洁员老张已挥动扫帚,在平坦的柏油路上奏响“沙沙”的晨曲。道路两侧,波斯菊、金鸡菊、木槿随风摇曳,远处果园里隐约传来村民的谈笑声。谁能想到,这条如今被村民自豪地称为“景观带”的乡间路,过去曾堆满杂物,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俯瞰九山镇土崮堆村

  行走在土崮堆村,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净”与“美”。红瓦白墙的农家点缀在绿草繁花间,清澈溪水潺潺流过,院落与山水相映成趣。几位老人围坐在洁净的街角,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以前村里可不像样!”一位老人感慨道,“柴草垃圾遍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几年可大变样了!干部带头,大伙儿齐心,总算把那‘老黄历’翻过去了!”老人指着曾经堆满秸秆、塞满破烂的角落,如今那里已是月季摇曳、冬青挺拔。

  蝶变背后是治理的“绣花功夫”。九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森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精细化管理”秘诀:紧扣“标准意识+时间观念+闭环思维”,创新实施“4+N”公益物业管理模式,即依托志愿服务、评先树优、村规民约和全民参与这四大支柱,加上各村因地制宜的特色做法,持续巩固整治成效。

  具体如何落实?土崮堆村党总支书记李成强掰着手指细数:“村里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河道、修剪绿植,节假日更是常态化整治;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选,树榜样;修订村规民约,把责任讲清楚;推行‘门前三包’,把责任区划到每家每户。”李成强说,村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精心打理中节节攀升。

  整洁的道路,已不仅是通行的载体,更像一条坚韧的纽带,一头连着村民共享的当下富足,一头延伸向乡村振兴的广阔未来。

  沿着通达的乡村路向西北不远,记者来到聚粮村。村党总支书记李军热情地展示村集体创收的亮眼“成绩单”。

  聚粮村部分农产品

  为破解村集体经济薄弱与老龄化难题,聚粮村2021年精准引进红薯新品种,经考察试种后成立合作社,由村集体统一供苗、提供技术,实现规模化集约种植。如今,仅此一项便为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有了集体产业,无法外出的老人有了增收门路,更重要的是,村民参与其中,积极性高涨,对村集体的归属感与热爱自然更深了。”李军感慨。聚粮村以产业振兴为支点,将民心紧紧凝聚,让村民在家门口稳稳端上了“铁饭碗”。

  聚粮村村民将收获的红薯装箱。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朴素的话语在九山镇得到了生动印证。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谭炳健指着四通八达的路网告诉记者,立足便利的交通,当地正融合产业与旅游,打造“交通+产业+旅游”联动的新业态。在九山镇,三千亩薰衣草花田因路而兴,吸引了众多游客;本地种养殖业沿着道路蓬勃发展,深山里的优质农产品得以直通广阔市场,产销两旺;康养旅游也随之蓬勃兴起。“路通了,货畅其流,客源广进,村民的钱袋子鼓了,干劲自然更足!”谭炳健说。

  不管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整洁的小菜园,还是串联起一个个村落的通达交通线,洁净的环境、兴旺的产业、满足的笑脸,共同晕染出这片土地上最幸福的底色。

新派融媒体记者:周晓晴/文图

通讯员:曹潇锏

编辑:冯淑杰 王洁钰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2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