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8月4日,在高新区华安·凤凰嘉苑小区,99岁的徐孟仁老人在儿子的协助下通过视频连线远方的孙女,一解挂念之苦。一直以来,他每日准时看新闻、散步,生活规律而平和。然而鲜有人知这位慈祥长者珍藏着一件承载了半生征尘的军装——上面挂着解放东北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这些纪念章,铭刻着一位老兵穿越烽火、功勋卓著却静水流深的一生。
徐孟仁(左)和儿子在翻看老照片。
烽火淬炼: 山东子弟出关东
1926年,徐孟仁生于烟台莱阳市沐浴店镇中崖后村。1945年1月5日,刚满19岁的他在同村叔叔引荐下,毅然参加八路军。参军仅月余,他便投身解放万第镇(今莱阳万第镇)的激烈战斗,负责外围警戒和押送俘虏等,在枪炮声中完成了战斗洗礼,招远、平度、昌邑、寿光等地都留下他与战友抗击日寇的身影。1945年11月,经历战火考验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着抗战胜利,徐孟仁所在的部队挥师出关前往东北。1946年初,徐孟仁调任四纵二十八团团长胡润生的警卫员,自此亲历东北战场多场恶战:沙岭血战的筋疲力尽,金钟山阻击中的死守阵地,海城攻坚的势如破竹,四保临江战役的生死考验。在老爷岭,我军和敌军激战三天两夜,反复进行八次冲杀,拉锯式争夺老爷岭山头阵地。空中敌机扫射时,一发炮弹落在离他一米多远。徐孟仁所幸没有受伤,爬起来继续同战友一起追击敌人。当时徐孟仁在部队中常唱的歌曲他至今记忆犹新:“擦光了刺刀准备冲锋,同志们我们要保卫辽东;我们是人民的军队,决不让反动派来逞凶;从地上到天空,不管他从哪来进攻;坚决把他消灭净,坚决把他消灭净”。
新开岭战役结束后,他继续随部队参加1947年至1948年的夏、秋、冬季攻势。
鹰击长空: 天安门上空的荣光
1948年4月,徐孟仁被选送到东北军政大学深造,两个月后被选入位于牡丹江的航空学校,实现从陆军到空军的跨越。航空学校里,徐孟仁和战友们如饥似渴地学习日式九九高级教练机技术。
1949年3月,随着辽沈战役告捷、北平和平解放等,徐孟仁随队变动,先后在北平、南京等地学习工作。在南京大校场机场工作期间,他亲历了新中国成立的重要时刻。1949年10月2日,南京万人空巷,满大街红旗,锣鼓震天响,游行到深夜11点。
参加国庆一周年阅兵是徐孟仁人生的高光时刻。1950年5月,人民空军正式组建轰炸机团。徐孟仁被编入刘善本机组,担任机械员,并肩负神圣使命——参加新中国首个国庆阅兵。
9月,部队进驻南苑机场。徐孟仁和战友们精心维护战机。预演日,他幸运获得“压座”机会。当战机编队第一次掠过天安门时,他终生难忘的一幕出现了:刘善本的长机领头,左右各有两架拉-11护航,后面12架拉-11跟进飞行,再后是18架杜-2轰炸机排成两个九机编队。飞机沿长安街通过天安门上空向西飞行,到北京西郊上空,转弯向东飞行。第二次通过天安门上空时,领队长机和护航飞机队形不变,而拉-11和杜-2飞机大队队形改变成中队队形跟进,到西郊上空转弯飞回南苑机场降落。预演落地后,徐孟仁非常高兴,心想,这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坐飞机在北京上空看故官博物院、颐和园和十三陵等名胜古迹的机会。
10月1日,他们圆满完成国庆检阅任务,集体观看焰火晚会。10月2日,到长安大戏院观看京剧名家赵燕侠主演的《穆柯寨》。更珍贵的时刻在10月3日,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看望他们时带来毛主席的评价:“我们有自己的空军了!”机组人员热泪盈眶。
归乡无言: 功勋藏匣见初心
1951年9月,徐孟仁随团参战抗美援朝,战后全团每人发了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予以勉励和纪念。此后,徐孟仁继续为空军建设殚精竭虑,参与了陕西、江西、广东等地的空军部队和机场场站的建设工作。1955年获授“技术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少校。1968年1月26日,他作为空军代表,在人民大会堂接受毛主席、周总理接见。
1979年,徐孟仁转业到潍坊农业机械研究所,1985年离休。他见证着这座城市蝶变——土路变高速,绿皮火车变高铁,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功勋无言,静水流深。如今,那件挂满勋章的军装,连同那些铭刻着烽火岁月的纪念章,被徐孟仁老人和家人仔细收藏,如同珍藏那段峥嵘岁月。这位穿越世纪风雨的老兵,用他“光而不耀”的一生,无声地诠释着赤诚初心与无言奉献,成为时代洪流中一座令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新派融媒体记者:隋炜凤/文图视频
编辑:陈晓芳 孙锦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