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志愿之城 温暖潍坊 | “月河大妈”扎根社区 以行动诠释“老有所为”

2025-08-03 18:45


  “月河大妈”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在小区内巡逻。

 爱心档案 

居民身边有群热心的“月河大妈”

  “天气是有点热,一圈巡逻下来,没发现什么情况,心里踏实了。”近日,在潍坊潍城区西关街道月河社区,“月河大妈”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顶着三伏天的高温坚持巡逻。

  为激发老年人潜能,使其发挥余热,提升自我价值感与获得感,实现老有所为,助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2015年,月河社区成立“月河大妈”志愿服务项目,由热心居民组成志愿服务团队,从最初简单的社区义务巡逻、治安巡查等基础工作,拓展到邻里纠纷调解、社区文化宣传、困难帮扶等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内容。项目自成立以来,共有100余名老年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开展义务巡逻超500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帮扶困难群众150余人,开展文艺演出活动100余场,受益居民达3000余人。

  “月河大妈”定期到居民家中走访,了解近况并给予帮助。

 暖心故事 

志愿者帮老人解开“心结”

  社区里有一位老人,她每天都会在小区各个垃圾桶里翻找可回收物品,日积月累,捡来的废品不仅堆满自己的家,还占据楼道公共空间,这不仅引发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更严重影响了邻里关系。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月河大妈”主动伸出援手,多次上门与老人促膝长谈。经过耐心沟通,老人终于敞开心扉,道出了自己捡废品的缘由:原来一位亲人的离世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她只能通过捡东西来排解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深入了解老人的心理状况后,“月河大妈”一边通过心理疏导帮助老人走出阴影,一边积极调解老人与子女之间的误会。最终,在“月河大妈”的帮助下,老人解开心结,同意将积攒的废品变卖处理,居住环境恢复整洁

  “月河大妈”帮助听障群体排练舞蹈。

志愿者帮助居民燃起生活信心

  社区居民于先生家庭情况较为特殊:女儿智力残疾,生活基本无法自理,妻子肢体瘫痪多年,一家人的日常起居均由于先生照料。一次例行走访中,“月河大妈”志愿者深入了解到于先生家的具体情况,便及时向社区进行了汇报。

  经严格审核后,社区工作人员迅速为于先生女儿申请办理最低生活保障手续。此后,志愿者们定期上门协助照料于先生的妻子,还着力培养其女儿叠被、穿衣、卫生清洁等基本生活技能。“月河大妈”还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给予一家人精神慰藉,鼓励他们坚定生活的信心。当于先生妻子不幸离世时,志愿者第一时间上门进行心理干预,帮他走出悲痛、重拾生活希望。

  在志愿者团队的持续帮扶下,于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显著改善。每每提及“月河大妈”,总是眼含热泪,满心感激地说:“多亏有她们,我才能撑到现在。”这一暖心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社区里的每一个角落,感染着更多的人加入到困难帮扶的行列中来,共同努力营造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

  “月河大妈”组织居民一起过端午节,感受节日氛围。

 城市温度 

银发志愿力量绘就社区治理暖心图景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月河大妈”志愿服务队用十年坚守诠释了“老有所为”的深刻内涵,为基层治理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力量。这支由百余位老年人组成的志愿队伍,成为社区共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从三伏天的义务巡逻到邻里矛盾的耐心调解,从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到社区文化的活力营造,“月河大妈”将志愿服务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每一个角落。500余次巡逻守护平安,200余起调解化解纠纷,150余人次帮扶传递温暖,100多场文艺演出活动,受益居民达3000余人……这些数字背后是老人们用脚步丈量的责任、用真心付出的关爱。

  “月河大妈”的可贵之处,在于她们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能走进居民心里。实践证明,老年志愿力量是社区共治的宝贵财富。他们用经验化解矛盾,用热情凝聚人心,既实现了自我价值,更激活了社区自治的内生动力。这种银发志愿力量,正是“志愿之城”最温暖的注脚。

策划:高文 齐英华

新派融媒体记者:马宇琪/文

图片为资料图

编辑:平小娜 王洁钰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4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