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从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贵遗留亚醜钺,到见证潍坊夏商时期所达文明高度的龙山文化遗存,短短几天,潍坊文物频登央视,展示潍坊绵长的历史渊源,为全国观众奉上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潍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承载着中华文明千年文化记忆。近年来,潍坊依托馆藏资源,通过举办展览、加大文物保护和文创研发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公众对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传承。
青州博物馆展出的饕餮纹铜钺(仿制品)
央视聚焦潍坊文物
当文物遇上文博纪录片,不仅让那些藏在博物馆里的故事和凝结在文物上的时光走近大众生活,点燃他们心中的文明火种,还让沉睡千年的文物“活”了起来,实现传统文化深层次“破圈”传播。
6月28日晚,CCTV-9纪录频道播出了纪录片《馆藏“显眼包”》,深入全国各大博物馆,用年轻趣味的语言和鲜活画面,为观众呈现“文物显眼包”的传奇身世与历史真相。潍坊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的亚醜钺率先“登场”,它是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可爱有趣的形象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让观众从中了解苏埠屯墓葬群与亚醜族的一生。
亚醜钺1965年在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从考古发掘资料看,墓葬时代处于商晚期。目前,在青州博物馆展出的饕餮纹铜钺(仿制品)与山东博物馆的亚醜钺遥遥相望,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与现代科技的精彩碰撞。
6月30日,CCTV-9纪录频道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齐鲁记》首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节目充分利用山东境内遗址发现与研究新成果,结合历史文献,系统梳理齐鲁大地上的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以及与中原等区域的文化交流融合等,立体呈现齐鲁大地对中华文明的突出贡献。其中,节目第二集聚焦潍坊龙山文化遗存,以其独特的视角将龙山文化故事娓娓道来。此外,龙山文化发现者——中国考古学家、潍坊安丘人吴金鼎(1901年-1948年),为龙山文化遗存的发掘提供了重要史料支撑。
青州博物馆展出的龙兴寺佛教造像
潍坊文物登上央视的故事,远不止于此。细数央视多个栏目,既有《文博日历》中青州市出土的战国齐法化刀币与刀币范、《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的神秘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又有《新闻调查》聚焦临朐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跟着书本去旅行》走进东镇沂山、溯流百丈崖瀑布等。通过央视镜头,让全国观众充分领略潍坊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壮美画卷。
潍坊文物在央视的持续亮相,网络上掀起一阵热议。节目展示的一件件文物,让人们将历史与现代互补、知识与趣味碰撞,更加深层次地了解文物,同时也为央视镜头提供了天然的叙事纵深感。
潍坊市博物馆的文创展示
文物展现中华文明风采
潍坊文物的“出圈”绝非偶然。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这片广袤的大地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齐文化的腹地、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几千年的时光沉淀,展现了绚丽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风采。
据悉,潍坊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和省历史文化名城各1座,不可移动文物4099处,其中国家级保护文物22处、省级保护文物171处、市级保护文物234处、县级保护文物1280处,国有馆藏文物达到51.9万件(套)。此外,寒亭前埠下、诸城呈子、潍城姚官庄、寿光边线王、临朐西朱封、青州苏埠屯、寿光双王城、安丘董家庄汉墓、临朐海浮山北齐崔芬壁画墓、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遗址等十项入选“山东省百年百项重大考古发现”。无数珍贵文物、大量考古发现,为研究潍坊历史文化提供了科学佐证。
2024年,潍坊实现了国家一级博物馆覆盖。潍坊市博物馆、青州博物馆、临朐县博物馆三馆鼎立,馆内文物讲述着潍坊的“古”与“今”,成为游客了解潍坊的一扇窗口。
游客在潍坊市博物馆参观。
走过历史长河,一件件保存至今的文物成了璀璨夺目的文化瑰宝,它让人们听到了历史的回声,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在潍坊,可近距离探秘地球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环境变迁的奥秘、感受新近纪古生物演化过程,而潍坊象化石、山旺古生物化石则带领人们开启一场穿越之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红褐陶鬶,似一只伏于地上正仰望高空的肥硕大鸟,造型独特,纹饰精美,为东夷文化中鸟图腾崇拜的物化表达。唐代铁佛穿越千年的唐朝之美,为我国现存唐代铁佛中年代最早、体量最大的一尊,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研究潍坊地区唐代金属冶炼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由万历皇帝亲笔御批的明代赵秉忠状元卷,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尽显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潍县知县郑燮的《修城记》碑刻,属郑燮平生修城唯一作品,笔势如行云流水,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树立了一个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地方官形象,对其从政、艺术及潍县城市建设历史的研究均具重要价值。
潍坊十笏园博物馆一景
潍坊致力于讲好文物故事
文物作为历史和文明的载体,是物化的见证和文明的见证。行走在潍坊的大街小巷,既有古色古香的老建筑文化遗存,又有紧跟潮流的网红“打卡点”,这些文物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得以保存至今,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一座城市的文物和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潍坊始终致力于讲好文物故事,探索文物资源的价值延伸、“破圈”传播。眼下正值暑期,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人们欣喜地从一件件文物中看到,潍坊大力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将考古成果、考古遗址转换为博物馆中的“旅游新场景”,让其绽放新光彩。近日,来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以及英国的研学团队齐聚潍坊市博物馆,开启一场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奇妙邂逅。研学团成员在“盛世吉祥——潍坊象化石”展厅,循着古生物学家的探索足迹,重返冰河时代;在“潍坊简史”陈列展厅,沉浸式感受潍坊的千年脉络。该馆为研学团成员精心准备的四大镇馆之宝画报,生动诉说着潍坊的过往,为这场文化之旅增添了别样色彩,架起文明交流的桥梁。前不久,一场以“园林+戏曲”为核心的沉浸式戏剧盛宴在潍坊十笏园博物馆上演,演员以精湛演技再现了戏曲瑰宝的魅力,也让游客领略了这座始建于明代苏州式园林的文化底蕴,线上线下收获一致好评。坊茨小镇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暑期吸引了多家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取景,带动一波旅游热。
潍坊市博物馆展出的潍坊象化石
带不走的是文物,带得走的是城市印记。如今,文物的“新玩法”层出不穷。它让人们看到,文物从来不是冷冰冰的展陈,还融合教育、文创与科技,延续着历史文脉,坚定着文化自信。
今日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潍坊,正踏着古人的脚印加强文物保护,让古人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让文物“活”在当下,让文化“火”在百姓身边。
新派融媒体记者:郭超/文图
编辑:韩佳 孙锦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