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当不少产区的芋头还在田间茁壮成长时,潍坊临朐蒋峪镇的六千亩芋田已率先迎来丰收季。放眼望去,成片的芋田郁郁葱葱,层层叠叠的新绿如潮水漫过田垄,在田间地头漾起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海”。
走进田垄细看,更有惊喜藏于土中——饱满的芋头破土而出,将表层土壤顶起细密的裂纹。这些自然勾勒的纹路,如同大地写下的丰收预告,拉开了丰收的序幕。
种植户王海明手捧刚从土里刨出的芋头。
沃土育好芋
科学管护是关键
“你看这芋头,个个圆滚滚、沉甸甸的,今年的价格格外好!”种植户王海明弯腰拾起刚从土里刨出的芋头,脸上的笑容藏不住。
芋头素有“土中乌金”之称,蒋峪镇地处东镇沂山北麓,肥沃的沙壤土与充足的水源为芋头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芋头喜湿但怕涝,我们这里的土壤既能保水又不积水,种出来的芋头口感绵密、淀粉含量高,一直是市场上的‘香饽饽’。”蒋峪镇农综办负责人王延良介绍,依托自然优势,近年来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六千亩,成为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
农户查看芋头长势。
然而,能在七月实现抢“鲜”上市,科技赋能才是关键。近年来,蒋峪镇积极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早熟芋头品种,并大力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南上峪村的芋头种植基地里,滴灌管道纵横交错,精准地将水分与养分输送到每一株芋头苗根部。“以前浇水施肥全靠人工,费时费力不说,还把握不好量。现在有了这套系统,不仅省工省力,芋头吸收养分更均衡,成熟时间提前了近20天。”王海明笑着说。
为了提升芋头品质,蒋峪镇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从病虫害防治到田间管理,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指导。“我们的芋头因为上市早,价格比普通芋头高出30%左右,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全镇芋头种植面积达6000亩左右,预计总产量超1.2万吨,总产值将突破8000万元。”王延良信心满满地说道。
农户分拣收获的芋头。
产销无缝接
抢“鲜”上市占先机
“来,把这筐装上车!今天这两车要发往县城农贸市场,商户催着要。”在芋田旁的临时分拣点,大家正忙着将芋头去泥,按大小分拣、装袋,收购商的货车停在田边,工人们麻利地将成袋的芋头搬上车,车厢很快堆成了“小山”。
为保障芋头产得出、销得畅,蒋峪镇提前谋划产销对接,定期组织镇村干部、种植大户赴周边城市开展市场调研,与多家农产品批发商签订购销协议,明确收购价格和数量,为芋农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带动千余户芋农增收致富。“镇上帮我们牵线搭桥,收购价格比往年高出不少,种多少收多少,我们只管安心采收!”正在给芋头去泥的王女士笑着说,她家的芋头刚采收两天,就已经被预订了大半。
“蒋峪的芋头品质好,口感好,在我们市场特别受欢迎,每天都能卖出上千斤。”来自邻县的批发商一边查验芋头品质,一边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五年到蒋峪收购芋头,“这里的农户讲诚信,芋头大小均匀、没有坏果,我们合作很愉快。”
田埂里,装满芋头的货车陆续驶离,扬起的尘土里都带着丰收的甜香......
大片芋田
丰收暖民心
芋头撑起“致富伞”
“今年我种了50亩芋头,按照现在的收购价,去掉成本,纯收入能有20多万!”算着丰收账,王海明难掩激动,“以前种玉米、小麦,一年到头累够呛,收入还不高。改种芋头后,收入翻了番,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
在蒋峪镇,像王海明这样靠种植芋头增收致富的农户不在少数,芋头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主渠道”,撑起了一把实实在在的“致富伞”。
农户正在刨收芋头。
丰收的喜悦不仅体现在收入的增长上,更映照着乡村的活力,村里的劳动力也在采收季节跟着忙碌起来,挖采、分拣、装袋、运输......每人每天能有120元左右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这样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正在田间帮忙挖采的村民笑着说。
“芋头丰收了,农户的腰包鼓了,我们的干劲更足了!”镇分管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蒋峪镇将继续做强做优芋头特色产业,加大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力度,完善产销对接机制,让“蒋峪芋头”成为更响亮的农业品牌,让更多农户在丰收的喜悦中迈向共同富裕。
夏日的烈阳下,农户们的笑容显得格外灿烂。这丰收的场景里,藏着农户们对好日子的期盼,更藏着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小小的芋头,正成为点亮农户幸福生活的“金疙瘩”。
新派融媒体记者:贺德良/文图
通讯员:魏先萍 张书宁
编辑:韩佳 孙锦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