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以前各干各的,只能守着一亩三分地发愁。现在10个村拧成一股绳,专家请到家门口,订单送到田地头!”从单打独斗到划定片区,近日,潍坊峡山区太保庄街道“乡村兴望·仙人一埠”共富联盟的村民们,向记者分享了这份“1+1大于2”的喜悦。
共富工坊建设的良种培育大棚。
为破解村庄发展不平衡、资源要素分散的难题,太保庄街道以望仙埠村为核心,创新联合周边10个村,成立“乡村兴望·仙人一埠”共富联盟。联盟打破村域行政壁垒,将分散的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高效整合,以全新的组织模式和运营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能。
在组织保障方面,成立了联盟党委,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挂帅,10个村党支部书记组成联盟理事会,构建起“党委决策、理事执行、村级实施”的治理架构,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了联盟始终沿着富民兴村的正确方向前进。
针对传统农业“弱、散、小”的痛点,联盟打出了一套提质增效的“组合拳”。通过成立专项小组,对联盟内2800余亩土地的农资进行集中采购,仅小麦种植一项,亩均成本便从742.5元降至650.3元,一季就为村集体节省开支超25万元。联盟还主动对接高端“外脑”,聘请知名农业专家驻点指导,让最前沿的农业科技直达田间。今年联盟小麦亩产普遍达到1200斤,最高产地块更是突破1400斤,科技力量尽显。此外,联盟还协调了“农业保收入保险”,以及600余万元惠农贷款,共同为联盟撑起了“风险防护伞”,让村干部们敢闯敢干,没有了后顾之忧。
在望仙埠村的村务公开栏前,一张清晰的收益分配机制图,向村民们解释着“共富账”是怎么算的。“土地流转,我们有每亩1000元的保底租金;村集体有了盈利,我们还能再拿30%的二次分红!”村民的话语里满是获得感。这套“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双重保障机制,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而针对村干部,联盟则推出超产奖励机制,将个人收益与集体效益深度绑定,有效激活了基层干部的内生动力。
新建的共富工坊
汩汩红利带来的不仅是账面上的数字,更是实实在在的共富图景。联盟盘活闲置校舍建起两处“共富工坊”,成立劳动服务公司,累计为百余名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群众实现了“薪金、租金、股金”三金齐增。望仙埠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光说:“通过联盟化运作,我们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的大幅增收,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周边兄弟村共同发展,改变了过去邻村差距越拉越大的局面。”
共富联盟的成功实践,彻底打破了过去村与村之间的心理壁垒和发展壁垒,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区域发展共同体,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如今,联盟的蓝图已擘画得更加清晰,与北大优梦合作建设50亩良种培育大棚,深化与北大农研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深挖峡山本土蕴含的红色、孝廉、创业、创新“四大基因”,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一个“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多方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范式已然成型,实现了从“各自困顿”到“强村共富”的蜕变。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莹/文图
通讯员:杨艳芳
编辑:陈晓芳 张兴红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