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潍坊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或在群山深处,守着蜿蜒山路与山间村落;或在海岸之滨,护着渔船归航与滩涂烟火。那里少有鲜花簇拥的高光时刻,他们凭着驻守一方的初心,把脚步浸在山海间的烟火里,把平安送进群众的心坎上。
国庆期间,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潍坊市公安局共同推出“追光山海间·潍坊警哨行”系列报道,走进我市偏远派出所,讲述那些藏在山海里、暖在人心间的故事。
新派讯 潍坊青州市西南山区,1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高达54.6%,绿水青山步步为景,成就了庙子镇“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镇”的美誉。山高水长,曲径通幽,青州市公安局庙子派出所就坐落在镇区北部一处斜坡之上,那里的民警、辅警日日穿梭在美景之中,却几乎没有时间驻足观望山清水秀,他们眼里只有平安。
多赶路,是为了群众少跑腿
初秋的清晨,山里的雾气还未消散,村民老姚早早站在家门口,满脸期待地远远眺望。前几日,他到庙子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居民身份证,民警宋晓强得知他腿脚不便,到派出所要绕几小时山路,约定新证办好后会给他送上门。“真是麻烦你们了,这么远特意跑一趟……”接过证件,老姚感谢不已。
庙子镇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接洽地带,以低山丘陵为主,南北狭长。庙子派出所地处镇区北部,距离南部村庄有着近40公里的车程,省道交错,南部群众到所,路途并不轻松。主动警务,成了庙子派出所解开警务服务地域限制的密码。
庙子派出所创新“巡逻+”模式——开展巡逻工作时兼顾警务服务,在警车上常备便携式办公设备,从“坐等办事”变“主动上门”,将服务窗口送到了偏远山区群众家门口。今年以来,该所已为20余位有办理户籍业务需求、行动不便或年事已高的群众上门服务。
不同于常规巡逻,庙子派出所这几十公里山路巡逻,民警、辅警会专程去往镇区最偏的山坳、最远的村落,了解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
“庙子镇常住人口在1.6万人左右,其中留守老人占比较多,这就要求我们的警务服务既要有温度,又要有厚度,抓住群众身边那些被藏在山高路远里的急难愁盼。”庙子派出所所长曲直说,他们多赶路,就是为了能让山里群众少跑腿。
那些被脚步和车轮反复丈量的山路,藏着独属于这座大山的温暖。
游客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中国最具魅力文化生态旅游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生态宜居新型重点城镇……坐拥多张“名片”的庙子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庙子派出所警务工作带来挑战。
10月1日,“北方九寨沟”——青州黄花溪景区迎来了国庆假期首批游客,在涌动喧闹的人流里,一抹抹藏蓝显得格外“安静”,如坐标般守护着景区平安。“阴雨天气,景区部分路段比较湿滑,请注意脚下。家长游客,一定别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临时警务站旁,庙子派出所民警尹亚东手持警用喇叭,声音清晰地穿透人潮,落在游客心里。
庙子镇坐拥30余个旅游景点和旅游特色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与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让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这也意味着从早到晚,整个镇区始终保持着高密度人流。庙子派出所突破传统警务模式,将警力嵌入旅游发展的每个环节,以应对旅游高峰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节假日期间,庙子派出所全员在岗,除处警组外,全部警力投入景区安保工作。”曲直告诉记者,他们在检票口、观景台等关键部位均设置了驻巡点,开展动静结合的巡逻模式,实现“游客需求在哪里,警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警政融合,实现“1+1>2”效能
庙子镇辖区省道胶王路、博临路,济潍高速穿行而过,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成为驱动镇域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 “黄金引擎”。经济稳步发展,随之而来的矛盾纠纷也更加多样,庙子派出所牢牢把握“派出所主防”目标定位,坚持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形成了“1+1>2”的治理合力。
“通过深化警政融合,构建矛盾纠纷一体调处机制,庙子派出所与党委政府建立起了前端联调、中端联处、后端联访的矛盾纠纷联合调解机制。”据曲直介绍,“前端同步介入、中端联动攻坚、后端跟踪巩固”的全链条处置模式,是庙子镇矛盾纠纷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的根本。
庙子派出所对于接报的矛盾纠纷警情,会第一时间推送至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三方人员同步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当场核实情况、疏导情绪,从法理、情理、事理等层面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了防止矛盾反弹,我们还建立了回访机制,定期了解双方有无新的诉求,对未完全化解的启动‘二次调处’,有效将矛盾纠纷遏制在可控范围。”曲直说。
庙子镇的青山绿水是风景,更是庙子派出所扎根深耕的 “责任田”。在蜿蜒山路上,在喧闹景区里,在群众屋檐下,那抹藏蓝始终坚定,这份眼里只有平安的“执拗”,恰似山间常青的林木,让这方山水不仅有眼前的秀美,更有岁月的绵长。
策划:陈怀禹 姜从云
新派融媒体记者:张益阁/文图
周丹 宋佳/视频
编辑:平小娜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