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潍坊临朐石家河140 余名党员干部——叩门问需解忧记

2025-09-23 16:58

  新派讯 初秋晨光里,潍坊临朐石家河小东峪村的巷陌飘着栗子香。柳子社区主任张红亮叩开村民聂云保家门,握着记满字迹的民情本轻声问:“老聂,秋收忙不忙?有啥难心事尽管说!”这温情一幕,正是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自今年7月中旬启动“访民情、聚民智、解难题、促发展”全员遍访活动的生动写照。截至目前,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140余名党员干部已走访12个行政村4000余户群众,解决550余条民生诉求,用“叩门走访”架起党群“连心桥”。

叩门听声

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

  “张主任,栗子收成好,可栗子皮没处堆,扔村口又污染环境,要是能有地方收就好了。”聂云保拉着张红亮的手道起了愁。张红亮当即在民情本标注“加急对接”,掏出手机联系邻村回收点,当场敲定上门回收时间。

  干部上门走访

  这样的“现场解难题”,每天都在遍访中上演。不同于以往“会议室听汇报”,此次遍访要求干部“沉下去”——不搞“打卡式”走访,既要听“顺耳话”,更要接“逆耳言”;既要唠家常,更要问“急难愁盼”。 

  “过去干部下村,多半是在村委会里开个会、讲政策,跟咱们老百姓总隔着一层;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揣着本子直接往家走,拉着我们坐在院子里唠家常。就连家里水管漏了水、门口路灯不亮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一笔一笔记在本上,转头就真能帮着解决!”柳子村党支部书记郑连生说起这话时,语气里满是真切的认可,“他们不是走过场,是真把咱们的难处放在心上,记下来、办到位。这份重视,大伙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我们跟着一起把村子建好的劲头,也更足了!”柳子村党支部书记郑连生的话,道出了村民的真切感受。

  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干部们已收集群众诉求600余条,从“更换老旧路灯”“清理沟渠垃圾”到“协助医保报销”“指导农产品销售”,550余条实现“现场办、加急办”,剩余诉求也明确了整改时限与责任人,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精准施策

“六必访”+机制保障杜绝形式主义

  “遍访不是‘走秀’,必须带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在每周一次的遍访工作推进会上,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玉政的话掷地有声。为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中心制定了一套“精准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既明确走访重点,又强化过程监督。

  遍访工作推进会

  在走访对象上,中心聚焦“六必访”重点群体,分类施策:对党员骨干户,重点征求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的意见;对生活困难户,详细了解低保、医保等政策落实情况,排查生活难题;对产业发展户,深入田间地头、合作社,询问产业发展瓶颈,提供技术和市场信息支持;对矛盾纠纷户,耐心倾听诉求,现场调解矛盾;对意见建议户,认真记录对政府工作的批评建议,逐一回应;对重点关注户,建立“一人一档”,定期回访跟踪。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量身定制’走访内容,才能听到最真实的声音。”张玉政说。为避免“走访一阵风、问题没人管”,中心还建立了“三张清单+周报告”制度: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整理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时限,转化为“整改清单”;对群众提出的好建议,汇总成“民智清单”,为地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领导小组每周召开推进会,对照清单督导进度,对走访走过场、问题整改不力的情况严肃通报,倒逼全体干部绷紧“责任弦”。

  “我们要求干部不仅要‘访’,更要‘办’‘跟’‘回’。”张玉政介绍,对已解决的问题,干部需通过电话回访、二次上门等方式确认群众满意度;对未解决的,每周更新进展,直到问题闭环。小山东村村民刘福才就尝过这“甜头”:村西山上的生产路汛期冲毁了一段,他跟上门走访的干部提了一嘴。当天,相关站所接到诉求后迅速勘察,当即联系机械修复。路修好时,刘福才拉着干部的手直道谢:“这路通了,秋收的栗子才能及时运下山,你们办事真是又快又好!”

长效惠民

从“解小事”到“谋发展”筑牢民生根基

  “遍访不是‘一锤子买卖’,解决一家一户的小事是基础,汇聚民智、凝聚民心,推动全村全域发展才是真目标。”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静的话,点透了活动的初衷。随着活动的深入,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正从“解决具体问题”向“构建长效机制”转变,让“叩门问需”成为常态。

  群众提的建议里,“暑期留守儿童没人看”的声音不少。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立刻行动,在各社区办起免费托管班,既保障了青少年暑期防溺水等安全,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家长们白天能安心干活,下午接孩子时都笑着说:“娃们在这儿比在家还开心,我们也少了桩心事!”这一个半月的托管服务,暖了80多个家庭的心。

  为了让服务不“断档”,中心还建立了“干部包网格、党员联户”的长效机制:将辖区12个村划分为115个网格,每个网格由1名中心干部牵头、多名村党员参与,定期走访联系群众;开通“民情热线”和线上诉求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以后不管是大事小事,群众随时能找到人、说上话、办成事,真正实现‘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张玉政说。

  石家河原野风貌

  如今,行走在石家河辖区的村庄里,处处能感受到遍访活动带来的变化:坑洼的道路变平坦了,昏暗的路灯亮起来了,村民的脸上多了笑容,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也更高了。“干部把我们当亲人,我们也愿意跟着干!”聂云保看着家门口即将上门回收的栗子皮,又算起了明年的增收账,“有政府帮衬,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从“叩门问需”听民意,到“实干惠民”解民忧,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始终用脚步丈量民情温度,以行动回应群众期盼。“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全员遍访活动,把群众的‘心声’精准转化为发展的‘动能’,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破解民生难题,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地区高质量发展书写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刘静说。

新派融媒体记者:贺德良

通讯员:魏先萍 房丽红

编辑:张永超 李新花 李婕宁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