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注重遗址保护、突出“齐文化”特色、为老人送上免费午餐……日前,记者在有着“齐国首城”和“姜太公始封地”美誉的潍坊昌乐营丘镇采访时发现,这里诸多村庄珍视历史文化遗产,携手谱奏一曲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合唱。
昌乐营丘镇太公湖湿地公园内的八卦广场和姜太公塑像
太公湖畔,八卦广场内,数米高的姜子牙塑像栩栩如生、气宇轩昂,与周围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构成一幅生态与人文深度融合的优美画卷。这是记者在昌乐营丘镇马宋村以北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太公湖湿地公园看到的一幕。
“姜子牙和齐国,是我们村乃至全镇群众心中特殊的情感符号,八卦广场和姜太公塑像成为村民了解历史、娱乐健身的好场所,上半年村里还对塑像进行了维护保养。”马宋村党委书记张国庆告诉记者,村里“齐文化”源远流长,借助马宋社区建设新型文化社区、打造“齐风马宋”文化品牌的东风,村里建成“幸福食堂”,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同时与社区其他10多个村庄资源联动共享,构建起惠及群众的“15分钟文化生活圈”。“现在我们游玩有太公湖湿地公园,读书学习有‘齐风马宋’文化书院和陶绘工坊,吃饭有‘幸福食堂’,日子越来越好了!”村民李学兰老人夸赞道。
闪耀着“省级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光环的古城村,是承载“齐文化”的另一载体。从“太公祠”到“齐国古都城墙遗址”,从经久不衰的“太公香”制作技艺到立于清末的“古城”村碑等,都印证着这里的传统文化成色。今年以来,到此游玩的人们又欣喜地发现村庄有了新变化:一些显眼位置喷涂或更新了“齐文化”的墙画;“太公祠”附近住户门前的护栏换成了古色古香的青砖;“群众大舞台”完成加固和更新,为群众性文化演出提供了支撑。
“这都是上半年我们文化振兴的成果,持续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吸引更多人观光旅游。”古城村党委书记马焕来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坐落在田野或村庄里的“齐国古都城墙遗址”“太公祠”等相比,一些村庄与“齐文化”有关的遗址深藏地下,比如河西村的“河西遗址”、营邱村的“古营邱遗址”。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们的真实样貌,但能感受到基层党组织和村民们保护文物的珍贵情结。
新派融媒体记者:孙希明/文图
编辑:陈晓芳 王洁钰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