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每一个患者痊愈后的笑容,背后都藏着医者的坚守与付出。当“治疗难度大、康复周期长、容易反复发作”成为横亘在精神科医患之间的三座大山时,总有人以专业为刃、以温情为光,在漫长的征途中劈开迷雾,为患者点亮希望的灯塔,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永红就是其中一员。作为一名扎根临床一线三十载的精神科专家,她以仁心仁术托起万千患者的心灵晴空,让“康复之路”不再漫长而孤独。
赵永红(右)在坐诊。
三十年如一日
用坚守诠释医者初心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持久战。从住院医师到主任医师,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赵永红始终站在最前线。每年诊治患者超3000人次,每周坚持参加专家门诊、科室查房、疑难病例讨论……这些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付出与担当。
“帮助病人康复,是我最幸福的事。”这句话,赵永红说了三十年,也践行了三十年。在旁人眼中,精神科的工作充满挑战:患者情绪波动大、治疗周期长、效果易反复。但赵永红却将这份“苦、累、怨”化作动力,把“乐、安、康”留给患者。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份执着与热爱,让她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精神卫生领域的知名专家。
精神疾病的治疗,从无“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面对长期受幻听困扰、多次治疗无效的年轻患者王先生(化姓),赵永红没有拘泥于既有经验,而是查阅最新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大胆调整治疗策略。同时,她坚持每周与王先生沟通,用耐心与真诚打开对方的心扉。三个月后,王先生的症状明显缓解,并亲手写下感谢信:“是赵医生让我重新听见了真实的声音。”
这样的案例,在赵永红的三十年从医生涯中不胜枚举。“精神疾病的治疗不仅是药物的调整,更是心灵的抚慰。”赵永红说。每一次突破常规的尝试,每一次细致入微的沟通,都是她对“医者仁心”最生动的诠释。
赵永红带领团队成员查房。
患者重返社会
是对她最珍贵的回报
在赵永红看来,医生的工作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运用,更是情感的传递。精神科患者常因疾病陷入自卑与孤独,她因此格外注重维护患者的尊严,倡导“既要治好病,也要暖好心”。一名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因药物副作用频繁便秘,痛苦不堪。赵永红没有让护士代劳,而是亲自带领团队为老人按摩腹部、调整通便方案。当老人终于解除痛苦时,她轻声说:“医疗不只是技术,更是情感的支持。”这句话,道出了她对医患关系的深刻理解——真正的治愈,是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康复。
三十年来,赵永红最珍视的“礼物”是患者康复后重返社会的笑容。在她的治疗下,抑郁症患者曾先生(化姓)逐渐走出阴霾,最终考入理想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曾先生第一时间跑到医院感谢赵永红。这样的场景,让她深切体会到:“每一位患者带着微笑回归家庭、重返社会,都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珍贵的回报。”
如今,赵永红依然每周坚守在门诊、查房和病例讨论的一线。有人问她:“三十年不累吗?”她笑着回答:“累,但值得。因为这里,有需要我的人。”
薪火相传精心育才
教研融合促进发展
在临床工作之外,赵永红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她始终将学科发展和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带领团队不断拓展服务边界、优化诊疗流程。
面对社会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她积极推动防治结合、医防协同的服务新模式。她深入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调研,牵头构建全市精神卫生防治网络,推动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此外,她还牵头组织开展多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心理健康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牵头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等,真正实现了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延伸,彰显出一名精神科医学管理者的远见与担当。
一直以来,赵永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她坚持临床与科研并重,近年来带领团队开展多项科研课题。2015年,她赴英国莫兹利医院访问学习,将国际先进的精神卫生服务理念带回潍坊。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赵永红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她筹建医院精神心理创新团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年轻医生参与科研、精进医术。很多由她带教的学生现已成长为科室骨干,甚至走上管理岗位。
从医三十载,赵永红始终以一颗谦卑、温暖、坚定的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心灵之光。她相信,精神病学不仅是科学的探索,更是人性的实践;医疗的真正终点,并不只是症状的消失,更是灵魂的康复与尊严的回归。
赵永红
名医小档案
赵永红: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委员、副院长,主任医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潍坊名医,山东省优秀医师,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人。
擅长: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抽动症、多动症、孤独症、情绪障碍、强迫症、进食障碍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坐诊安排: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潍坊院区知名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儿少精神科门诊(周三下午)。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文图
编辑:平小娜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