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文创“傍名校”
各方都要“擦亮眼”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薛静
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记者调查发现,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旗号的产品,尤其是文创产品,仍然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和以往在学校周边公开售卖不同,现在这些山寨名校文创产品,以更隐蔽的方式欺骗消费者。尽管学校已经开设官方文创店铺,但“清北状元笔”这种山寨产品被包装成旅游礼品,依然在悄悄售卖。
近年来,随着研学游与文创产品的兴起,高校尤其是顶尖大学的文创产品也火爆出圈。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名校参观、拍照留念之余,也往往把购买文创产品作为打卡内容之一。不法分子瞅准了这桩生意,将名校名字和校徽随意印在笔记本、钢笔、茶杯上,再搭配一套高大上的包装,就堂而皇之地成了收割消费者钱包和信任的利器。更有甚者,冒充名校学生兜售劣质学习资料牟取暴利,可谓“误人子弟”。
文创市场苦山寨久矣。尤其是当山寨文创披上了名校的外衣,其危害性就更大。一方面侵犯了学校的知识产权,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另一方面,坑骗了消费者的钱财,扰乱了市场秩序,透支了消费者对学校乃至当地文旅产业的信任,给城市信誉“抹了黑”。与过去在学校门口摆摊售卖不同,如今这些山寨产品转向了更加隐秘的渠道,或者转移到网上,或者借由旅游团、朋友圈进行“话术营销”,给监管带了一定难度。
整治山寨名校文创乱象,不能仅靠高校单方面维权,需要社会共同发力。监管部门应聚焦旅游团体、校园周边、电商平台等重点销售渠道,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侵权售卖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同时,强化名校研学游监管,严厉打击欺诈式营销。电商平台需承担起主体责任,强化涉及名校的文创产品审核,比如要求商家提供相关授权证书等方式,最大程度杜绝山寨产品上架销售。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者尤其是家长,要正确看待名校文创产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一支印有“清华北大”之名的钢笔、一件贴着校徽的文化衫,本质上与一支普通的钢笔、一件普通的T恤并无不同。文创产品充其量是名校文化的浅层延伸,而非真正托举“大学精神”的载体。为了名校名字“买买买”,只会陷入名校光环的盲目崇拜中,对孩子的成长毫无意义。
唯有斩断山寨文创“傍名校”的产业链,才能让文创产品回归纪念品的本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文创产业健康发展。
编辑:聂臻臻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