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潍坊学院:沉睡的青铜铭文在青年手中焕发新生

2025-05-19 11:23

  新派讯 在白浪河畔的万印楼前,一场跨越3000年的文明对话正在发生。大学生们用现代科技解析商周青铜纹饰,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将传拓技艺融入时尚设计。潍坊学院美术学院以陈介祺金石文化美育"细胞激活法"为核心,构建起“文物活化-教学创新-产业转化”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让沉睡的青铜铭文在青年手中焕发新生,为中华文明基因传承写下新时代注脚。

  陈介祺所处的时代,古陶文尚无人问津。1872年春天,潍县郊外偶然发现的齐国陶片,在他眼中却闪耀出了文明曙光。此后的岁月里,这位金石学家独自奔走,搜罗5000余陶文残片,编纂成《簠斋藏陶》。陈介祺用这部传世之作唤醒了沉睡千年的陶文文明,让世界看到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陈介祺治学精神如何焕发当代价值?他穷尽毕生守护的金石“文化基因库”如何才能活态传承?

  在潍坊学院美术学院“陈介祺金石文化研究所”,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正在上演。

  同学们参与11次“金石华岳特展”专题研学、12场沉浸式篆刻活动,从单纯的观察者到积极的参与者,再到有责任的传习者......他们不再拘泥于书斋的一方天地,而是背起拓包穿梭于博物馆与古建筑之间,在晨光暮霭中捕捉金石之美。

  角色的转换,正是新时代美育最生动的体现。2022年金秋时节,沿黄省市九所高校在潍坊学院的牵头下成立“黄河流域高校金石书画研究与创新发展联盟”。2024年,潍坊学院美术学院承办了“线上+线下”陈介祺金石文化周,有力推动了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让金石文化的静水深流,化作汩汩的传承热情喷涌不断。金石美育的潍院实践,文明基因的活态传承,不是将文物锁进保险柜束之高阁,而是让文明基因在时代传递中不断重组、创新。

通讯员:王梦琪

编辑:李新花  张兴红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

1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