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一代农业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在潍坊,一批“青”字辈新农人怀揣深情与憧憬,凭借创新思维、先进技术和坚定信念,书写着潍坊乡村振兴新篇章。新派客户端推出“强农先锋·爱潍有为新农人”系列主题报道,一同见证他们在广袤沃野大显身手,用青春力量让梦想照进现实,以“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的故事。
新派讯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样样通不如一样精”,“小土豆”也有大学问,做“精”了一样可以开创一片广阔天地。潍坊高密市胶河土豆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学军怀揣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回到家乡从土豆种植入手,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他大力发展土豆种植产业,多渠道开拓市场,成功打通了“新马泰”等市场,将合作社的土豆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在土豆王国里,于学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01
从摩托车到土豆
在2007年之前,于学军的生活轨迹与农业并无太多交集。他涉足过多个行业,经营五金建材、开出租车、从事摩托车批发等,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每当夜深人静时,于学军总会想起那片养育了他的土地,想起乡亲们辛勤耕耘的身影。这份牵挂,驱使着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到家乡高密市柏城镇前朱家集村,投身农业。
当时,高密市土豆种植已具备一定的规模,于学军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决定从土豆种植入手,开启自己的农业创业之路。他毅然转让了城里经营良好的摩托车销售公司,将所有的精力和资金都投入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
为了延长土豆的保鲜期,提高附加值,2007年,他投资100多万元建起了附近村庄第一个可储存1000吨的土豆恒温库。凭借反季节销售策略,他成功赚回了冷库投资,实现了盈余,初尝农业创业的胜利果实。
02
从高密到东南亚
在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背景下,于学军积极响应政策号召,成立了高密市胶河土豆专业合作社。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于学军说。于学军通过社员入股、农户合作种植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农户加入合作社,共同致力于土豆种植和销售事业。合作社在大力发展土豆种植产业初加工的基础上,向深加工方面继续延伸,对现有的土地和产品做了专业性整合。
与此同时,于学军带领团队积极开拓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市场,与家家悦、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美团等知名超市和网销平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多元化销售渠道不断拓展,他还成功打通了“新马泰”等东南亚市场,将合作社的土豆产品推向了国际市场。
为了提升合作社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于学军设立了种植产业、产品销售、技术培训等部门,对同类种植业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管理。在他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合作基地达到了5000余亩,年销售量超过30000吨。
高密胶河土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当地村民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同时,于学军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村里的民生工程自愿捐款捐物。
03
从市级示范社到全国500强
随着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于学军并没有满足现状。他深知,要想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必须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他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为合作社的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7年,他再次投资1500多万元,建设了柏城镇最大的土豆加工厂。这座占地12000平方米的工厂不仅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团队,还拥有10000吨的冷库储存量,为合作社的土豆产品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加工和储存条件。
2021年,在于学军的带领下,高密胶河土豆专业合作社扩大了两个仓库,名下合作社涉及10多个马铃薯重点种植村,财务制度、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等不断完善,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制度,强化了产品质量追踪问责。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民主管理制度,重点完善了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使合作社机构班子工作能力更强、组织能力更强、为民服务的理念更强,受到社员群众的欢迎。
在他的努力之下,成绩与荣誉接踵而来。于学军与高密市胶河土豆专业合作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与成就。2021年12月,高密市胶河土豆专业合作社被潍坊市农业农村局评为“市级示范社”;2022年12月,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入选《农民日报》“2022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于学军本人于2023年12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齐鲁乡村之星”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是对合作社全体成员共同努力和奋斗的认可。”如今的于学军,在农业领域站稳脚跟,事业有成,但他并未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作为青年党员和乡村振兴带头人,他立志继续拼搏,开拓创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王绪松 胡伟 马金慧)
文字、图片来源:潍坊市农业农村局
编辑:刘晓哲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