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奋进2025潍坊发展半年答卷丨绘就更好潍坊“富春山居图”

2025-07-26 09:37

  新派讯 上半年,潍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6.4亿元,总量全省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388亿元,总量全省第一。

  我市农业经济指标实现了高基数下的快增长,保持全省领先,这组骄人的数字折射着潍坊走在前列、勇挑大梁,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奋进姿态。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以乡村振兴融合化发展为路径,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作出“走在前”的贡献、展现“挑大梁”的担当。

  诸城市“东坡遗韵·常山绿谷”乡村振兴片区

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文章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能级提升

  今年,我市深入开展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夏粮生产再获丰收,秋粮长势良好,有望连续五年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在位于高密醴泉街道的山东菲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潍麦16”实打测产923.07公斤/亩,再创潍坊小麦单产新纪录。蔬菜产业加快升级,蔬菜产量600.92万吨、增速3.23%,全省第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推动产业全链条提升,牧业产值134.1亿元、增速5.7%,全省第一,肉蛋奶总产量108.4万吨、同比增长8.8%,产值、产量均稳居全省第一。

  我市粮食单产再创新高,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有力有效,畜牧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靠的就是农业新质生产力激发出的澎湃新动能和发展新质效。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我市聚力搭平台、建机制、强引擎,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全产业链,让“1+2+N”创新平台、“1+5”全链升级和“4+10”集群融合发展,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拉链效应”。

  充分发挥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创新中心、国家畜禽屠宰质量标准中心等“国字号”平台作用,加快培育以“一院、两中心”国家级平台为龙头、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为支撑、农业科技型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形成“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的发展格局。

  以新质生产力塑强农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再添硬核成果。在全球首次构建六倍体小麦完整基因组图谱,“潍麦13”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永盛农业“高品质设施番茄新品种国产化及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技术入选2025年省主推技术,4个基地申报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申报省农学会齐鲁农业科技进步奖10项。

  我市抓住食品加工(预制菜)产业链“一条主链”,培强粮食加工、畜禽加工、酿酒、乳品加工、果蔬加工“五条子链”,形成“抓一产、促二产、兴三产”的良性循环,食品(农产品)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家,总数达1351家,营收达到1137亿元。108家企业入选监测合格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全省第一。

  为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链,我市组织全市食品加工产业链企业对接会、“潍农好品”北京产销对接会等“我为企业找订单”“我帮企业组主场”活动10场次,服务链上企业290余家,达成意向订单近6亿元。

  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以现代农业强县、强镇、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重大项目为载体,持续壮大和培育提升产业集群,集中精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国字号”“省字号”乡村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放大产业发展优势。

  今年,我市玉米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以蔬菜、畜牧、农机、花卉、玉米为“顶梁柱”的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大姜、果品、朗德鹅等为“压舱石”的1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5+10+N”产业矩阵不断壮大,具有潍坊辨识度的农业链群将群众嵌入产业富民的黄金链条。5月6日,全省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议在我市召开,这是我市乡村富民产业加速升级壮大的实力印证。

  今天的潍坊,“一业成一链、一链富一方”的背后是品质背书,全市培育提升绿色食品57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2个、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56个,均居全省首位。诸城绿茶和4家企业产品入选第四批“好品山东”品牌。

  临朐县“金柿山里”乡村振兴片区

做好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协同文章

在片区打造上走在前、挑大梁

  今年上半年,潍城区“上农智田”片区、峡山区“潍水左岸”片区、青州市“弥水兰谷”片区、寒亭区“齐鲁农韵”片区、临朐县“金柿山里”片区等5个片区新获批创建省级片区、总数达16个,这是我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片区化、组团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潍坊缩影。

  我市将乡村振兴片区作为推动组织联建、治理同抓、产业联动、服务共享的重要载体,加强多元投入,做实规划建设,注重内涵发展,持续提升片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融合性,构建美丽成片、产业成群、服务成网的发展格局。

  我市推动优秀人才向片区集聚、优先政策向片区倾斜、优质项目在片区落地,统筹整合财政资金1.5亿元支持片区建设,形成资源聚集的洼地效应和要素聚合的乘数效益。引领基础设施连片建设、人居环境连片整治、公共服务连片提升,聚力打造具有潍坊特色的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

  我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造“产业+”“数字+”“文化+”“旅游+”等富有特色、类型多元、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片区。近郊片区、山区片区、平原片区三大区域组团实现“点上精彩、面上出彩”,推动“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在示范片区相促相融、相得益彰。

  目前,全市规划建设154个片区,覆盖1627个村庄、占全市村庄的26%,受益人口152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8%,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扩面提质“蹄疾”“步稳”“劲足”。一个个“三优聚合体”“三生共同体”“三美融合体”的片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的生动一角。

  省级和美乡村——临朐县五井镇花园河村

做好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互促文章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如何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持续激发内生活力,聚焦扩大开放不断注入发展动力,实现活力、动力同向发力?

  我市持续深化农村改革,让活力越来越足,全力打造开放高地,让动力越来越强。用好潍坊国家农综区、农业服务贸易全球商通中心等开放平台,依托安丘、诸城、寿光3个省级农产品出口集聚区,重点围绕禽肉、生姜、大蒜、预制菜、种业、农业机械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链条完整、结构合理、聚集度高、竞争力强的出口产业集群,培育提升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还组织各类展会,持续巩固和开拓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和东盟、南美、中东等国内外高端市场。

  今年上半年,我市2家企业入选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全省最多;农产品出口额达到83.54亿元、同比增长6.6%,占全省份额超1/10。

  我市先后举办“信任与信心”鲁英产业对话、2025港澳山东周、“潍坊农品”入沪专题展销等系列活动,助推潍坊农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出海”活力满满。

做好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共富文章

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我市始终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我市有效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专业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造全链条发展农民合作社20家,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20家,把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

  今年上半年,潍坊80名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这是潍坊大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的成果,潍坊“头雁”方阵已然成形。

  我市推行“党建引领、四社共建”“党支部+公司+联合社+农户”“党支部+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模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一批乡村共富“领头雁”如群星般闪耀在潍坊的每个村落,联农带农、兴农富农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在潍坊大地,乡村振兴一线焕发出勃勃生机。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将在潜力无限、大有可为的广袤沃野交出更好潍坊的高分答卷。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瑗/文图

通讯员:陈同义 石维群

编辑:陈晓芳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32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