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从全球氢能发展现状看,氢能产业正经历从政策共识到技术突破的双重加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能源版图。在“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下,氢能不仅成为能源转型的“破局者”,更被赋予重构全球能源贸易体系的战略意义。
潍坊氢能产业发展,正向全产业链突破。
凭海临风、汽笛声声。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生产码头,货车川流不息,十几台自动化桥吊有条不紊地将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从码头搬运至船舱。作为全国首个“零碳港口”,这里构建起了“风、光、氢多能互补”的用能结构,实现了港口二氧化碳综合“零排放”。
“在这个港口,我们配备了国内一流加氢设备,包括卸氢机、加氢机、储氢瓶组以及配套的压缩机和冷却装置。”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不少加氢设备来自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记者在奥扬科技制氢加氢事业部车间内,见到了一套完整的碱式电解水制氢装备。电解槽、配电控制柜、变压器、碱水箱、气碱分离装置、整流柜……多组装备一字排开,整个生产车间占地面积超4万平方米,颇为壮观。
“我们独创‘碱式水电解槽安全加强策略’设计,有效解决了阴阳极短路、氢氧互窜等传统水电解制氢装备普遍面临的安全问题,不同标方制氢量的多款产品已陆续交付,受到客户一致好评。”山东奥扬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主任闫传涛表示。
该设备凭借多项突破性技术专利,在降低能耗、提高电解效率、增强安全防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创新突破,比传统水电解制氢成本下降20%,系统寿命提升30%,冷启动时间节省30%,在安全、效率、寿命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技术突破绝非一时之功。作为行业先行者,奥扬科技早在2017年就开始前瞻布局氢能产业链条,投入上千万元研发经费,进行多种规格的氢气瓶开发,正式开启了高压气态氢、液氢两条发展主线。
走进奥扬科技高压工厂,感受前瞻科技。穿过一条长长的全自动生产线,记者来到四型氢气瓶生产最前端环节——塑料气瓶内胆成型车间。气瓶内胆犹如一个个“白胖胶囊”,有序摆放,等待进行碳纤维缠绕工序。
“随着对高端复合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掌握,我们采用塑料内胆代替三型气瓶的铝内胆,成功研发出四型氢气瓶,领先的轻量化技术为氢气瓶带来更高的质量储氢比。”奥扬科技技术中心总监王国营表示。经过多次迭代升级,奥扬氢气瓶生产制造工艺已经成熟,持续优化成本的同时各项性能指标也已达到或超过量产要求。
十年磨一剑,用创新研发“闯”出一片新天地。
找准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后,奥扬科技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如今已经逐渐成长为能提供制氢、储运氢、加氢、用氢的一站式氢能装备制造与服务的企业。
在奥扬科技高压四型储氢瓶项目的建设现场,新厂房主体已竣工,各类生产设备的安装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的高压四型储氢瓶项目投资3.41亿元,主要建设1.7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厂房。这座厂房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工艺技术,生产高标准的四型瓶。”该公司项目负责人李鹏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产高压四型储氢瓶3万只的生产能力,这将为达成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提供坚实基础。
纵观奥扬科技氢能产业链布局,能明显感觉到其具备成为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实力,这样的底气源于奥扬的创新基因以及持续不断的投入。 王国营表示:“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始不断‘折腾’,年平均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4%,并专门成立了氢能技术中心,营造出鼓励尝试、创变创未来的创新氛围,在不断获得各项技术发明专利的同时,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
创新“亮剑”,万事俱备,只待“氢”风起。这份胆识与魄力,让奥扬科技具备抢滩万亿新蓝海先决条件。
以奥扬科技氢能产业为锚点,看潍坊氢能产业链布局。
这座城市正积极拓展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努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拥有潍柴集团、奥扬科技、豪迈科技、海氢能源、山东海化等氢能相关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以潍柴为龙头,涵盖氢源供应、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系统集成与测试、整车生产与销售、车辆示范运营的氢能产业链条。
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氢能全产业链正逐渐在潍坊形成闭环。
新派融媒体记者:方文婷/文
编辑:韩佳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