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怎么兴?群众怎么富?乡村咋和美?民生咋改善?这是新时代众多革命老区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沂蒙革命老区包含的县市区之一,近年来,潍坊临朐县以“和韵田园”乡村振兴项目为支点,创新“三连协同、四体共建”思路,在产业振兴、富民增收、和美乡村、民生服务等方面持续突破,蹚出了一条具有老区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径。
俯瞰连片的日光温室大棚
01
产业筑基
给土地注入“增收变量”
盛夏的临朐柳山镇,259栋日光温室如银色浪潮铺展在田野间。种植户李大姐正弯着腰在棚里平整土地,指尖抚过温润的泥土,为下一季的种植做着精心准备。“多亏了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建的棚,这棚里的番茄甜如蜜!就因为这好品质,每斤能多卖2块钱,让咱的果子能卖出好价钱! ” 她直起身,用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眼角的笑意像水波一样漫到嘴角,藏都藏不住。
日光温室大棚
不远处的蓝莓数智产业示范园里,新栽植的蓝莓苗正舒展着嫩绿的枝叶,在夏日的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技术员们正操控着智能监测设备,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实时显示着土壤的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精准呵护着这些即将成熟的“蓝精灵”,孕育着又一季的丰收希望。
总投资5570万元的14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为柳山镇注入了强劲动能。依托项目,当地发展蓝莓等特色果蔬6500亩,年产值达11.9亿元,同比增长25%。这一组组数字背后,是泥土里长出的 “金疙瘩”,是乡亲们鼓鼓的钱袋子。
柳山镇的实践是临朐产业振兴的缩影。近年来,临朐深挖“土特产”潜力,培育出大樱桃、鹅肥肝、鱼子酱等特色产业集群。如今,临朐年产全国1/3的大棚樱桃、70%的鹅肝制品、总出口量1/5的鱼子酱,伊利、千喜鹤、圣罗捷等一批龙头企业闻香而来,在此落地生根。
如今的临朐,“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 的果香飘向全国,稳稳坐上亚洲最大鹅肥肝生产基地的宝座。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既是对临朐产业实力的肯定,更是老区从传统农业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跨越的生动注脚。
辛山村共富工坊
02
共富破题
让群众成为“受益主角”
柳山镇辛山村的共富工坊里,村民王福红指尖麻利地穿引着线团,缝纫机针头在布料上跳跃出均匀的针脚。“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就来上工,下午干完活儿正好去接他,一天下来能挣八九十块钱,赶上忙的时候挣得还多。” 她抬手擦了擦额角的薄汗,眉眼弯成了月牙,“既能守着家,又能挣着钱,一个月稳稳三四千,这样的日子,知足得很!” 这番话,道出了乡亲们在 “家门口” 就业的踏实与幸福。
“咱们这共富工坊,主要做工艺品加工和缝纫活儿。” 辛山村党总支书记张为公拿起一件刚完工的手工艺品,细细摩挲着,“村民每月能增收一千到六千元,收入全看手头功夫。从村集体来说,我们整合了周边服装企业的订单,统一分配生产,光场地租赁就能有笔稳定收入。” 他算起了明白账:这些钱反哺到村级基础配套上,修路、装灯,形成了 “产业红火、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的良性循环。“农闲时劳动力不闲置,顾家增收两不误,大伙儿的笑脸越来越多,幸福指数实实在在往上蹿。”
在柳山镇,这样的共富故事正在遍地开花。以项目建设为纽带,当地统筹整合闲散资产资源,通过以工代赈、园区运营等模式,带动17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10个村集体收入都有了稳步增长。
这股共富春风,吹遍临朐全县。全县已成立54家镇村资产运营公司,盘活农村“沉睡闲置”资产22.1亿元,创新推出资源带动、就业拉动等“10条路子20法”。数据显示,5年来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的村占比从60%跃升至95%,实现了从“单打独斗” 到 “抱团共富” 的漂亮转身。
“关键是让农民真正成了产业链上的受益人。” 柳山镇党委书记刘海龙望着工坊里忙碌的身影,语气坚定,“现在是‘企业发展、农民分红’,共富之路越走越宽。”
街角公园
03
和美提效
为乡村提高“幸福指数”
清晨的阳光洒在柳山镇街巷,68岁的侯凤芹提着菜篮走过平整水泥路,路边的月季开得正艳。“现在晚上路灯亮堂堂,踩着这路遛弯儿,比城里公园还舒坦!” 不远处街角公园里,老人们伴着鸟鸣打太极。这幅鲜活图景,正是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柳山镇盯着老区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 发力,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持续加码,改建提升街巷道路30万平方米、特色公园10处、铺设管网11万米,山村面貌实现了美丽蝶变。
柳山的蝶变,成了临朐乡村振兴的“种子”。近年来,临朐创新实施乡村建设“三百”行动,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升级。目前,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2%,“四好农村路”通车里程超2600公里,40个村入选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927个行政村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柳山的“小精致”扩展为临朐的 “大画卷”。
如今,临朐柳山晨雾里飘着饭菜香,嵩山果园里回荡着丰收歌,五井民宿传来游客笑声。侯大妈“比城里舒坦” 的赞叹,成为临朐人心中共有的甜蜜。从一镇之变到全域焕新,乡村的生动与活力,正顺着田埂的脉络、溪流的走向,深深融进每一寸土地的肌理里。
洪山村智慧网格平台
04
民生答题
用服务校准“温暖刻度”
“你瞅瞅这呼叫器多神!水管漏了急得转圈时,按一下,维修师傅十分钟准能敲开家门;降压药见底犯愁时,再按一下,网格员拎着药盒很快就送到跟前。这福气,以前想都不敢想!” 柳山镇洪山村村民王丰实指着家中的呼叫器,言语间满是欣慰。这暖心场景,是柳山镇以党建为引领,深耕“智慧 +” 养老的硕果。
柳山镇将传承红色基因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创新打造“洪山记忆”红色教育基地,新建改建“幸福来临”惠民综合体9处,全面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村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以及特殊群体有任何需求都可以通过家中的一键呼叫报警器进行呼叫。我们的设备终端会实时报警,并进行通话。”洪山村村委委员王海霞向记者展示着这套智能系统,“值班人员会第一时间记录需求,确保五分钟内响应、及时上门服务。”
如今,这样的成功实践已在临朐遍地开花。全县深挖淌水崖水库、瑞庄县委旧址等红色资源,建成335 处 “幸福来临” 惠民综合体,通过“一键呼叫”智慧服务系统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救助等 47 项惠民服务。“老区精神就是‘为民’二字,要让群众的日子既有温度,又有质感。” 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当地为民服务的初心与担当,也让 “智慧 +” 养老的温暖阳光洒满更多角落。
新派融媒体记者:贺德良/文图
通讯员:魏先萍 刘锐
编辑:陈晓芳 张兴红 孙锦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