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城市封面人物》栏目,聚焦身边的感动,诠释潍坊城市精神,展现新时代潍坊人风采。通过开屏展示、平台热推,讲好潍坊故事,传播潍坊声音,让更多人看见“身边的榜样”,汇聚起推动更好潍坊建设的磅礴力量。活动由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中共潍坊市委社会工作部、潍坊市文明办主办,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承办。本期封面人物是潍坊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柴沟分会会长魏贞淑。
新派讯 多年前,寒冬的教室里,孩子们冻得通红的小手刺痛了魏贞淑的心。那时她还年轻,用微薄的工资买来毛线,一针一线为全班36名学生织起手套。这份始于讲台的朴素关爱,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魏贞淑心中漾开了持续一生的大爱征途。
今年61岁的魏贞淑,是潍坊高密市志愿者协会柴沟分会会长、高密市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高密市“五老”志愿者。这位被孩子们唤作“魏妈妈”的女性,以惊人的毅力,在与病魔的顽强抗争中,为数千名困难学子点亮了希望之光。
魏贞淑给孩子讲雷锋故事。
爱生如子,助学步履不停
多年前,魏贞淑初为人师,面对因困濒临失学的学生小娟,她毅然拿出身上仅有的2块4毛2分钱,又向母亲借了5块5毛钱,为小娟交齐了学费。那时的她月薪仅仅17元,父亲刚离世,家中捉襟见肘。但这份担当,成了魏贞淑公益人生的起点。她的抽屉里珍藏着厚厚一叠信件,那是27个被她资助、视她为“妈妈”的孩子们的拳拳心声。四十多年来,她个人捐资16万余元,直接救助27名儿童,并牵线搭桥惠及4000多人次,搭建希望小学、希望书屋、希望小屋10处,获评潍坊市“希望工程”十周年贡献奖。
笑对病魔,志愿初心不改
2009年,乳腺癌的阴影笼罩了魏贞淑。历经4次手术、14次化疗、10次放疗,26次往返北京治疗,病痛未能击垮她的意志;左臂粉碎性骨折、右腿骨折,魏贞淑坚持在家办公,打石膏也不误工作;病痛缠身,她反将公益做得更深更广,整合资源搭建了高密市柴沟镇红领巾示范岗、红心向党主题教育、学雷锋爱心互助、红领巾志愿服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等五个活动平台,筹划成立高密市“红领巾爱心基金会”,推动建设多所希望小学、希望书屋,惠及500多名师生……
魏贞淑资助的“春蕾女童”小金花,从生活困顿成长为“潍坊市美德少年”,考入烟台大学;受助多年的丽萍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在魏贞淑荣获潍坊市道德模范的发布仪式上,小金花为她送上鲜花,誓言接过爱心接力棒,那一刻的泪水,是魏贞淑收获的“人生至宝”。
魏贞淑带领学生们走进敬老院看望老人。
孝老爱亲,传递爱的火种
魏贞淑的爱不仅在校园和社会,更融入了家庭。在婆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六年里,她与丈夫悉心照料,喂饭擦身,毫无怨言;婆婆离世后,公公又罹患肺癌,她日夜陪护,直至老人安详离世。这份孝心也延伸至社会,她常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和村庄孤寡老人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全镇2000余名师生群众加入志愿者行列,涌现敬老典型577个,募集善款20余万元。
退休后,魏贞淑继续发挥余热,加入柴沟关工委,利用自己的特长关爱下一代成长,推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协调发展。
从织就第一副手套的温暖,到搭建起一座座希望的灯塔;从守护一个濒临失学的孩子,到点燃数千学子的梦想,魏贞淑用实际行动证明,平凡人亦能活成一座灯塔,在照亮他人征途的同时,也铸就了自身不朽的精神丰碑。这份扎根乡土、穿透苦难、生生不息的大爱,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珍贵的力量源泉。
策划:姜健 李敬友
视频剪辑:尹宁
海报设计:苑清芳
编辑:张永超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