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英雄洒热血 立塔慰英魂

2025-07-20 09:56

  新派讯 位于潍坊诸城市贾悦镇的锡山,又叫锡山子,是一座自东向西承接沂蒙山脉的小山,虽然海拔只有160米,却是当地最高的山,相传此山因产锡而得名。如今,山上刺槐、松柏郁郁葱葱,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环绕,风景如画,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就矗立在锡山的绿树花丛间。

  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

  从山下沿着台阶一路向上,就来到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前。烈士纪念塔高4.17米,塔身及塔座为石灰岩砌成,呈六面形。塔身面南背北,正面镌刻醒目文字:“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1945年7月7日建、诸莒县党政军民同建”。

  纪念塔西南面刻着中共诸莒边县委的挽词:“是英雄是战士革命功绩堪称壮烈,为人民为阶级艰苦奋斗永留遗范”;西北面刻着县政府的挽词:“英雄事迹永垂千古,民族浩气万古常存”;东南面刻着县各救会的挽词:“战功卓著,根据地依作屏藩,至今德在诸莒,名扬滨海,噩报传来老百姓如丧考妣,霎时风寒语乱,云暗锡山”;东北面刻着诸莒独立营全体指战员的挽词:“用敌人的血肉偿还这海样的深仇”。

  抗日烈士纪念塔碑文

  纪念塔背面上方镌刻碑文:“烈士们是安眠了,你们的英名是永垂不朽的,你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革命事业的艰巨任务,与日寇作了无情的斗争……烈士们静息吧,我们继承着遗志把这革命的伟业完成”;下方刻着50名革命先烈的英名。纪念塔周围环绕着松柏、刺槐、桃树、杏树等。

  今年清明节期间,贾悦镇为纪念塔做了标识牌并举行了揭牌仪式,鲜红的绸布缓缓落下,金色的“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铜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座烈士纪念塔的背后,是一群革命先辈的热血故事。抗战时期,诸莒边县的辖区包括现在诸城、沂水、莒县、安丘的部分村庄。当时,这里有一支英雄的队伍——诸莒独立营。

  1944年2月的一个夜晚,盘踞在贾悦镇宋戈庄的400多名日伪军,突然偷袭夏家营子村。次日拂晓,日伪军兵分两路,实行南北分进合击。中共诸莒边县委得知消息后,立即作了战斗部署。县委书记于应龙带领县大队一中队100多名战士,插入夏家营子与宋戈庄之间,切断敌人后路;县长王东年率领二中队增援。双方在锡山展开激战,战斗持续2个多小时,击毙日伪军40多人。

  在以后的多次战役中,诸莒独立营先后牺牲了29名战士,都安葬在锡山。1945年,为寄托对烈士的哀思,继承先烈的遗志,诸莒边县委决定建一座纪念塔,同时把本县在外地牺牲的21名战士一并合葬,塔址选在锡山峰顶。烈士纪念塔于1945年春筹建,7月7日竣工。

  青少年学生祭奠先烈。

  新中国成立后,诸城当地十分重视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的修缮工作,曾多次拨专款进行维修,添护栏、植松树、修石阶、通公路,美化周围环境。1979年,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列为诸城市四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99年被公布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纪念塔自建成后,每年都有周围的群众自发上山瞻仰先烈,当地的学校每逢清明节组织师生前往扫墓。纪念塔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成为宣传革命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

新派融媒体记者:隋炜凤/文图

编辑:朱明洁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28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