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潍坊峡山:“荷虾互养”书写乡村振兴新样本

2025-07-18 10:53

  新派讯 时下,潍坊峡山区王家庄街道杜家庄村旁,小辉家庭农场的藕塘在夏日的阳光下铺展出连绵绿意。荷叶亭亭如盖,其下水流中,小龙虾悄然潜游——这幅“荷虾共生”的生态画卷背后,是农场主肖银龙十六载点“废”成金的奋斗史,更书写着传统农业向绿色循环模式突围的振兴样本。

  2009年,当肖银龙第一次踏入紧邻峡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杜家庄村时,眼前并非沃土,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芜之地。“芦苇比人高,没有路,走进去都怕出不来。”肖银龙回忆道。夜间野鸟鸣叫此起彼伏,清晨被褥结满露水的潮湿环境,印证了这片低洼湿地的禀赋与挑战并存。看中其低洼地势与充沛水源潜力,他毅然承包150亩荒地,斥资百万清理芦苇、深挖藕塘、引入良种。精耕两年,莲藕的收益便让投入实现回本,荒地首次焕发出“生金”的希望。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随后几年连遭大旱,峡山水库水位骤降,藕塘面临干涸危机。困境中,肖银龙展现出农人的智慧:他创造性地采用“抬田法”,缩减部分藕塘面积,将抬高的土地转为旱作农田。这一因地制宜的调整,让农场在多变天气中站稳脚跟。如今,农场已形成“地上粮、水下藕”的立体格局——200余亩小麦玉米在盛夏摇曳,下方藕塘则静待采挖,土地利用率实现质的飞跃。

  2020年,农场发展迎来关键转折。为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肖银龙远赴江苏引入小龙虾苗,开启“藕虾共生”的生态试验。荷塘为虾提供了天然庇护所:“夏天水温高,龙虾怕热,但荷叶像把大伞,遮住阳光,塘里温度能低上三五度。”肖银龙指着层层荷叶解释道。与此同时,小龙虾的活动疏松底泥,其排泄物成为莲藕生长的天然肥料,形成了“以虾养荷、以荷助虾”的内生循环。农药与化肥用量锐减,产出的莲藕和小龙虾因生态健康属性备受市场青睐。

  这一循环模式的经济效益清晰可见。目前,农场四五百亩藕塘均成功套养小龙虾,今年龙虾市价达60元/公斤,亩产稳定在五十公斤左右;莲藕亩产则达1000—1500公斤。双轮驱动下,农场年收入跃升至四五十万元。更大的效益是,农场为杜家庄村这个曾经“人烟稀少”的地方注入了活力,挖藕、除草、临时看护等季节性用工,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机会。

  从“荒滩迷途”到“荷虾满塘”,小辉家庭农场的蜕变之路,生动诠释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眼下的藕塘河畔,目光所及之处,碧荷连天,虾跃清波,这座由智慧与汗水浇灌的“绿色银行”,正持续为田野释放着蓬勃的振兴动能。“守着绿水青山,真的能收获金山银山。”肖银龙笃定地说,这条路,他要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下去。

新派融媒体记者:窦浩智/文图

通讯员:韩钦

编辑:邢敏 祝超 韩镇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留个言再走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