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这是给外地客户培育的蓝莓苗,马上就发走了。”7月17日,在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高家涝洼村的高家蓝莓家庭农场里,50岁的负责人高凤贵说。他正忙着为客户清点培育的蓝莓苗,看着一株株绿意盎然的蓝莓苗,笑得合不拢嘴。
高凤贵清点蓝莓苗。
“我们家的蓝莓刚采收完,现在正处在休整期。”高凤贵种植的蓝莓口味好、品质高,除了来农场里采摘的游客,还有许多打电话订购的。短短几年的时间,高凤贵凭借优良的品质和信誉收获了一批“蓝莓粉”。农场果农采摘的速度常常赶不上客人下单的速度。
农场内,一盆盆蓝莓苗整齐排列。
2017年,看到父母年事已高,在外工作多年的高凤贵毅然辞职,回到家乡。经过一番考察,他决定在家门口种植蓝莓。创业之路,并非坦途。高凤贵种植蓝莓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调配适合蓝莓生长的弱酸性土壤。想种出高品质的蓝莓,得添加大量有机质,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草炭土和松树的锯末,普通土和草炭土大约是1:1左右的比例调配,蓝莓的长势和口感才能达到预期,但这样一来,投入就比较大了。
高凤贵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蓝莓种植中。“那个时候,一天到晚待在蓝莓种植园里,对待每一株蓝莓就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高凤贵说,刚开始种植的三年里,他不但没赚到钱还亏损不少。
经验都是在实践中慢慢积累的。高凤贵沉下心来钻研蓝莓的生长习性,他一门心思学习种植技术,吃住都在农场里,寸步不离地观察蓝莓的生长状态。日子久了,摸透了规律,找对了方法,事情自然就顺了,他的蓝莓种植总算走上了 “正轨”。
高凤贵在修剪蓝莓树。
“一开始,我就种了五六亩蓝莓,在跌跌撞撞中,开始懂得了一些种植技术,才敢扩大种植面积。”高凤贵说,2019年,他决定扩大种植规模,建大棚,成立家庭农场,选用优良品种,全面推行绿色种植模式。
科学种植,才能保证蓝莓的品质。高凤贵说,蓝莓种植过程中所用的水全部是纯净水,配上蓝莓生长过程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调配上营养液,用全自动的水肥机精准供给,确保蓝莓的口味纯净、自然。如今,高家蓝莓家庭农场面积已发展到50亩,不仅提供蓝莓鲜果采摘,还拓展了蓝莓种苗培育、有机肥研发、蓝莓盆景种植等多元业务,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在延长蓝莓产业收益周期的同时,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化、持续化发展。
农场内绿意盎然。
“这两年,我主要种植的品种有‘F6’和‘T’,其中‘T’是培育的新品种。”高凤贵介绍,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他及时关注市场动态,适时调整。同时,他也会不断地研发、培育新品种。他希望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保证品质,让自家的蓝莓走向全国市场,打出自己的品牌。
创业不忘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目前,高凤贵的农场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多个岗位,带动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从种植采摘到育苗,从一季一采摘到综合业态发展,高凤贵让“小蓝莓”变身“致富果”。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晓杰/文图
编辑:聂臻臻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