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热血潍坊 | 22年热血传承,这对父子让爱成为看得见的力量

2025-07-16 20:09

  新派讯 7月15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温柔地穿透采血车的玻璃窗,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献血队伍中。他就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昌乐及第中学的体育教师张洪亮。而这一天,对他而言,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是他坚持无偿献血的第22个年头。在他的身旁,站着18岁的儿子张程越,此刻他正攥着父亲递来的献血登记表,以最郑重的方式迎接自己的“成人礼”。

  “讲台上传授知识,生活中传递温暖,都是为人师者的本分。”身为党员的张洪亮,他的献血证早已堆成了一沓厚厚的“荣誉”。22年间,他18次献血,总量超过6300毫升。从满头青丝到鬓角染霜,他始终坚守着党员的承诺和教师的责任。每一次卷起袖子,都是他对“奉献”二字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对学生们最深刻的言传身教。

  在张程越的记忆里,父亲的献血证是家里最特别的“奖状”,那些关于“救人”的故事,则是最生动的教材。这个夏天,终于达到献血年龄的他毫不犹豫地拉着父亲走进了采血车。“以前是听爸爸说‘奉献’,现在我想用自己的血,让另一个家庭多一分希望。”张程越清澈的眼神里,不仅映着父亲22年前的模样,更藏着新一代青年对“正能量”最鲜活的理解。

  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一位默默支持的女性——张洪亮的妻子王晓丽。她同样是一名教师,对于爱人和孩子的无偿献血行为,她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两人参与无偿献血,我是非常支持的。儿子也说,上大学之后还会继续参与无偿献血。”王晓丽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和欣慰。

  一滴血,连接起素不相识的生命;一份坚持,丈量着平凡人的伟大。从张洪亮独自踏上采血车,到如今父子并肩作战,这22年的时光见证了一段动人的传承。这种传承,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把爱心刻进了日常,让“奉献”成为孩子眼中最耀眼的光。

  有一种传承,是让爱从“我”变成“我们”。张洪亮和张程越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爱是可以传递的,是可以成为看得见的力量。张洪亮坦言,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来,让这份红色的力量汇聚成海,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文图

通讯员:秦奎铭

编辑:平小娜 赵越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6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