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2025城市封面人物:沂蒙山深处的绿衣信使

2025-07-15 16:05

  《2025城市封面人物》栏目,聚焦身边的感动,诠释潍坊城市精神,展现新时代潍坊人风采。通过开屏展示、平台热推,讲好潍坊故事,传播潍坊声音,让更多人看见“身边的榜样”,汇聚起推动更好潍坊建设的磅礴力量。活动由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中共潍坊市委社会工作部、潍坊市文明办主办,潍坊市融媒体中心承办。本期封面人物是潍坊临朐县邮政分公司寺头支局投递员张玉刚。

新派讯 在沂蒙山深处的潍坊临朐县寺头镇,蜿蜒的邮路连接着93个自然村。投递员张玉刚,已在这条路上奔走了30多个春秋。他用平凡的坚守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奉献故事,成为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绿色温暖”。

  张玉刚开着邮政车进行日常投递。

邮路漫漫,绿色足迹印深山

  临朐寺头镇自然村多,且分布在大山深处的角角落落。张玉刚负责的片区,每天需投递报刊邮件好几百份,服务40多个自然村,日行里程近100公里。无论党报党刊的日常投递,还是电报、汇款单、包裹的即时送达签收,他都恪守着“全年无休”的承诺。

  在水泥路还没有连接各个村庄的岁月里,张玉刚骑着绿色自行车,带着绿色的邮政包,每日穿行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特别是夏天遭遇连阴雨,或是雪后化冻,邮路上的红泥巴,会将自行车车轮裹成“实心胎”。那时,张玉刚邮包里常备的拇指粗的槐树枝就派上了用场——抠泥巴,实在推不动了就扛着自行车走,扛不动了就背上邮包,踩着泥泞的土路用双脚丈量。多少回摔倒在泥坑,滑进排水沟,爬起来继续前行,邮件从未迟送或丢失。

  从自行车、摩托车到今天的汽车,交通工具在变,绿制服、绿色邮包和邮车,始终是乡亲们翘首以盼的希望象征。

  张玉刚(右)与同事细致核查快递信息。

邮包载情,温暖无声润心田

  30年风雨邮路,艰辛与感动交织。寒冬,他为患哮喘的张大爷冒雪送药上门,老人用衣袖擦净板凳,端出热米粉和鹅蛋热情招待。大雨中,他为王奶奶送去女儿贺寿的电报和汇款单,老人欢喜地将蛋糕喂到他嘴边。

更让张玉刚骄傲的是,每年夏天的“录取通知书专送”。张玉刚曾经也是山里的孩子,深知那一份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录取通知书,代表着一个个家庭的未来和幸福,所以,每份录取通知书的安全送达,都是一份责任。用张玉刚的话说:“这样的信件,不要说刮风下雨,就是下刀子,也要第一时间准确无误地送到本人手里。”

微信图片_20250715165725

  张玉刚(左)与同事对快递件、邮件进行确认与归类。

绿衣如焰,乡情纽带系心间

  张玉刚的邮包,传递的远不止信件包裹。他为不识字的老人读信、代笔;为外出打工者子女代寄衣物;替父母给留守儿童代买生日蛋糕;为体弱老人代购药品、捎带生活用品,甚至帮忙换灯泡、安玻璃……他像一团火焰,温暖着需要帮助的人。

  当张玉刚那一抹绿衣的身影出现在村子里时,总会被一群大娘、大爷、留守儿童、带着小孩的年轻媳妇围拢着,热切地问候着。他的邮包里也会不知什么时候多出几个瓜果、几把蔬菜,这些都是乡亲们对他最质朴的回馈和感谢。

  30多年的投递生涯,让张玉刚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融为和谐的一体。他是山村里移动的邮戳,把“邮政”刻进乡亲们沟壑纵横的目光里。那每日百公里山道上坚定的足迹,无声诉说着最绵长的告白——“人民邮政为人民”,这信念,是他永不褪色的信笺。


策划:姜健 李敬友

新派融媒体记者:贺德良/文图

通讯员:魏先萍 赵永德 李春臻

海报设计:唐丽萍

编辑:朱明洁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48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