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连日来,盛夏的暑气蒸腾着潍坊的街巷,但有这样一群身影始终活跃在热浪里:他们手握方向盘,在滚烫的路面上划出平稳的轨迹;他们在车厢中穿梭,用细致服务为乘客送上清凉关怀;他们俯身检修间,以汗水保障每辆车的安全运行。他们是潍坊市公交集团的驾驶员、乘务员、修理工,一群在高温中坚守的平凡人,却以日复一日地执着坚守,为城市暑运的畅通无阻注入最坚实的力量。
方向盘上的责任:流动车厢里的贴心守护
凌晨五时的场站,晨曦尚未穿透薄雾,1路公交车驾驶员马进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作为“敬老文明线”的标杆司机,他总是率先出现在场站,仔细擦拭车辆的每一个角落,俯身检查车辆的每一处细节,确保老年人安全上下车。驾驶座旁的“银发服务箱”里,老花镜、降压药、便携折叠凳一应俱全,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关怀,让1路车成为老人们口中“比家还安心的移动驿站”。
暑运期间,面对滚滚热浪,马进的服务从未打折扣。进站时,他总是特意放缓车速,让蹒跚的脚步不再匆忙;启动前,他总会回头确认,提醒乘客们坐稳扶好。
同样在高温中坚守的,还有132路驾驶员徐国富。每天首班车发车前,他都会熟练地打开发动机舱,一丝不苟地检查机油和冷却液,确保车辆“健康上岗”。晚高峰的车流中,他既是驾驶员也是疏导员,耐心解答换乘疑问。“我们多操一份心,乘客就少一份急。”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而在51路驾驶员唐乃涛的车厢里,总能看到他帮乘客提行李、扶老人找座位的身影,这条途经学校、产业园区、机场和火车站的线路上,他用两个多小时的往返车程,丈量着责任的长度。
车厢内外的协作:从微笑服务到安全屏障
16路公交车的车厢里,乘务员邵文一的身影总是在客流中穿梭。暑运期间,她每天提前到岗打扫卫生,不放过一个角落。“干净的环境能让乘客心里凉快些。”邵文一说。遇到携带儿童的家长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更是格外关照,她亲切的笑容和贴心的服务,让乘客们倍感安心。
更难得的是邵文一与驾驶员的默契配合——客流高峰时,她快速引导乘客有序上车,同时用手势向驾驶员示意“可以关门”;遇到特殊情况,一个眼神便让驾驶员领会需要等待。这种无需言语的协作,让16路车在暑运的繁忙中始终保持顺畅。
“我们多一分细致,乘客就多一分舒心。”邵文一的话道出了所有乘务员的心声。暑运期间,他们的微笑如同夏日清风,他们的忙碌身影成为车厢里最动人的风景。
车间里的汗水:筑牢安全防线的幕后英雄
与车厢里的驾驶员、乘务员不同,修理工们的战场在闷热的车间内。发动机舱附近温度较高,站在数米外都能感受到热浪扑面而来,修理工李廷建和同事们每天就在这样的“桑拿房”里作业。
“暑运车辆负荷大,电路、空调最容易出问题,一丝疏忽都可能埋下隐患。”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后机舱的狭小夹缝中钻进去作业。“早一分钟修好车,就能早一分钟投入运行,这点困难不算啥!”李廷建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公交修理工的心声。
暑运期间,他们的双手总是沾满油污,工作服总是被汗水浸透,但他们却用专业的技术为公交车“体检疗伤”。正是这些幕后英雄的坚守,让每一辆公交车在暑运中安全驰骋。
暑运仍在继续,潍坊的街头巷尾,公交人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方向盘前、车厢之中、车间角落,用汗水浇灌责任,用坚守传递担当。这些高温下的身影,如同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默默输送着畅通与安心,让这个夏天的出行之路,始终洒满温情与力量。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元超/文图
编辑:王首荣 祝超 韩镇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