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6月4日,装载36000吨澳洲铁矿石的“中粮乔伊”轮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顺利靠泊并通关。这一标志性事件,如同激昂的号角,奏响了潍坊港在大宗商品进口领域突破的新乐章,更为潍坊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壮阔征程注入强劲动能,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能级。
海关工作人员现场查验进口铁矿。
这只是产业更优、科技更强、港口更大、生态更美的海上潍坊的一个生动发展场景。
潍坊,这座依海而立的城市,拥有158公里海岸线、1289平方公里海域,天然卤水储量达6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1。在海洋经济的新赛道上,潍坊连续实施两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凭借独特的优势,以全省1/22的海岸线创造出约1/10的海洋生产总值,奋力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更好潍坊建设呈现出愈发鲜明的“深蓝底色”。
锻造蓝色产业,构筑发展新高地
经略海洋,潍坊“家底丰厚”,产业形态丰富。2024年,潍坊海洋生产总值达1703.4亿元,同比增长6.8%,总量居全省第3、增速居全省第2,占GDP比重达21%,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潍坊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潍柴海洋装备 (资料图)
潍坊是当之无愧的海洋化工“巨擘”,作为全国最大的盐溴生产出口基地与盐化工基地,溴苯乙烷等4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领先。近年来,依托丰富卤水资源,海洋化工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原盐产量占全国1/4、纯碱占1/6、溴素占九成,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在海洋动力装备领域,潍坊彰显硬核实力。潍柴动力铸就船舶动力的“中国心脏”,豪迈科技深海结构件占据全球半壁市场,潍坊打造出以潍柴动力为龙头的百亿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集群。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同样成绩斐然,以新和成、富康、华辰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同时,海洋渔业、海洋新能源、海水综合利用等产业也蓬勃发展,共同构建起潍坊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
潍坊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理念,打破沿海与内陆界限,近年来,不仅沿海区域“主阵地”实力强劲,内陆县市区也积极参与。每个县市区都规划有海洋特色产业园区,不靠海的青州市,海洋疏浚、大型港口、船舶起重设备等产业发展良好;临朐县通过“陆海接力”养殖虹鳟鱼,成为海洋水产养殖的重要鱼种来源。
目前,在潍坊的海洋生产总值中,不靠海的13个内陆县市区贡献率达一半以上,谱写了陆海联动发展的新篇章。
激活蓝色引擎,点燃创新强动能
塑造潍坊“海上新优势”,靠什么?
创新是经略海洋的核心驱动力,潍坊抢抓产业变革机遇,不断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海洋领域集聚,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相融共促。
潍坊积极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海洋领域集聚,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拥有全省第一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数量居全省前列,每年培养涉海高技能人才3000多名。全市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44家。海化集团建成全国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昌邑海洋生态与工程研究站入选省首批人才集聚节点标志性平台清单。
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潍坊不断实现突破。打破深海高性能防腐新材料、船舶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海水综合利用电渗析膜等领域技术垄断。建成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质资源库、全国唯一的单环刺螠原种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65%。力创科技成功研发出世界流量最大的船用气体发动机电控多点喷射系统,热效率达到55.9%;晨宇电气自主研发的深远海大容量海上风电变压器攻克行业技术难题。
耕海牧渔,科技加持,潍坊注重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海洋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成立了渔业产业技术研究院、滩涂贝类产业技术联盟和对虾产业联盟等,荣获多个省部级奖项,持续提升渔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以产业需求为纽带,发挥资源、科教优势,潍坊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一以贯之续写向海而兴高分答卷
建设蓝色枢纽,拓展开放新格局
港口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聚焦港口“桥头堡”作用,潍坊全方位推进强港建设,做大做强港口经济,加快打造港城融合亿吨大港。
潍坊港中港区集装箱堆场一角(资料图)
目前,潍坊港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1个,在全省首创“防波堤+风电”交能融合开发模式,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其通用干散货码头全流程自动化5G产线项目入选工信部5G工厂名录,在国内首次实现通用干散货码头全流程无人化作业。渤海湾航运中心正式运营,潍坊港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17条,通航国内外18个城市,形成覆盖华北、华东、华南和东南亚等内外贸航线网络。
伴随着潍坊港在发展中不断提升能级,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的铿锵步伐,依托港口开放平台,潍坊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协作,经贸通达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
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潍坊扎实推进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海洋经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筑牢“蓝色屏障”,绘出生态新画卷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潍坊坚守生态底线,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一幅“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生态画卷在潍坊徐徐展开。
潍坊连续实施15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累计修复滨海湿地2165公顷、岸线14.8公里,国控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高于省定目标14.3个百分点。完成互花米草治理约1745公顷,总体清除率达到90%以上。潍坊寿光市莱州湾近江牡蛎礁修复入选自然资源部典型案例。潍坊自然岸线保有率居全省第二,拥有全国唯一、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柽柳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海草床面积近400公顷、居全省首位,同时是全省最大传统贝类“仓”,为发展“蓝碳经济”提供了重要资源储备。
站在新起点,潍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海洋强市的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未来,潍坊将锚定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一个目标”,发挥资源、产业、区位、科教“四大优势”,实施百强项目、千亿集群、万企向海“三大工程”,全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渤海湾港潍坊港区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资料图)
更好潍坊,向海图强。“蓝色引擎”被激活的潍坊,正以大海吞吐万汇的气魄和奋楫远航的志向,在经略海洋的征程上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广阔的深蓝未来。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瑗/文 刘伟/图
(署名除外)
编辑:聂臻臻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