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古风新韵看青州

2025-07-11 00:21

  新派讯 潍坊青州是一座有味道的城市——不张扬、不浮躁,有的是烟火气和历史感。这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连续上榜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的古城,正在城市更新浪潮中,坚守“保留为先、创新为要”的理念,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行走青州,一边是青砖黑瓦的古街、古巷、古城,它们宛如跃然纸上永不褪色的水墨画,笔尖游走间勾勒出岁月长卷;一边是青春活力的现代都市,“街区+”演艺、“时尚+”灯光秀、汉服秀等新业态,让潮流与传统碰撞出火花,为城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古风新韵交融,这座千年古城正向四海宾朋展示出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精神风貌。

老城不老背后的保护之道

  漫步青州主城区,大量衙署建筑遗存、遍布古街的牌坊、120多条明清古街巷及众多传统民居、老字号商铺,鳞次栉比、肌理完好,它们跨越时空长河,延续着海岱都会的繁华。这里完整保存了古城的空间布局与建筑风貌,承载着一代代青州人对珍贵文化遗产的敬畏、珍视、守护与传承。

  昔日古城气象与今日人间烟火深深交融,正是这座千年古城最迷人的部分。青州何以古韵犹存?

  多年来,青州市将文化遗产视为城市发展不可动摇的根基,在城市规划发展中做好保护和修复功课,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对古城墙、古店铺、古民居、古街道、古寺庙等丰富文物遗存进行动态保护。

  《关于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报告的决议》《关于加强国有馆藏文物保护的决议》《潍坊市青州古城保护条例》等决议、条例,明确保护工作“可为”与“不可为”的界线,为古城戴上了“护身符”,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保护性开发大框架下,青州市组建驻地保护修复设计师队伍,量身定制建筑保护修复方案,保留偶园街、东门街、南营街、北营街、参府街等13条历史街巷名称,延续街区历史风貌,确保每一处承载记忆的砖瓦、每一段诉说沧桑的街巷,都能在现代化进程中找到其安身之所。

  在这里,城市的历史文脉与文旅印记重叠,让人产生时光交错、一瞬千年之感。保护古城,并非一味复古,青州正在把传统文化的枝丫嫁接到现代生活之中。

  古城街巷成了活态文化的展演舞台:夥巷街小戏台上,非遗绝技轮番上演,喷火、变脸等表演令人惊叹;艺术剧院广场前,《捉放曹》《穆柯寨》等经典京剧好戏连台,生旦净末丑的精彩演绎让观众一饱眼福;冯家巷非遗美食嘉年华里,隆盛糕点制作、青州府花边编织等技艺展演与特色小吃相得益彰;偶园的古琴雅集、井塘古村的民俗表演,共同编织成沉浸式的宋韵生活图景。

  穿梭于古街古巷间,游客既可以感受花毽、挫琴、抖空竹等青州本地非遗的魅力,也可以流连老字号商铺,品尝一道道选料考究、风味独特的青州美食。

  神形兼备、守住本真,青州古城之韵生生不息。

新业态赋能,千年古城“正青春”

  “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苏辙笔下的古城青州,荟萃齐鲁灵秀,交融古今风情,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如今游客看到的,已然是一个时尚范儿、活力感十足的现代都市。

  激活历史基因、重塑文旅新貌,科技正饱蘸文化浓墨,落笔激活古城生态,让厚重的历史“潮起来”,让静态的文化“动起来”。走进因“地处小县城、馆藏大文物”而火爆社交平台的青州博物馆,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大厅中央布局的元宇宙沉浸式体验中心——“海岱华章”。

  在这里,游客戴上VR眼镜,可穿过崎岖蜿蜒的回廊,探索整座香山汉墓,沉浸式了解青州香山汉墓出土的文物及相关知识。“科技+历史文化”,让游客穿越时空体验“海岱惟青州”的千年风华。

  守正创新,在传承中把创新“置顶”,更多新元素在这里激起千层浪。在潍坊市2025年夏季“海洋大集”——青州古城消夏季活动现场,古色古香的街巷间,一个个摊位依次铺开,传统手工艺品、时尚文创商品和书画艺术品等琳琅满目,青州的非遗瑰宝与地方风物巧妙串联。一方市集浓缩着最鲜活的城市温度,尽显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与时代新貌。

  音乐会、汉服秀等充满青春元素的活动,正成为引流“新工具”,让这座城市涌动无限活力。在青州古城汉服馆,高贵端庄、淡雅自然、婀娜妩媚等多种风格的传统服饰琳琅满目。这些传统服饰背后,是店主王应新用一针一线精心勾勒的潍坊文化图谱。“我特别注重将潍坊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传统服饰设计中,将赵秉忠状元卷、潍坊风筝等标志性图案巧妙地应用到中国传统服饰上,非常受年轻人欢迎。”王应新告诉记者。

  汉服与赛博朋克齐飞,音乐节和美食市集共嗨,青州新业态潮涌。这座千年古城正延伸旅游业态,以文化为引,串联起山水游、文化游、古城游、康养游、乡村游、花卉游、自驾游、冰雪游等各种要素,制定“青州全域旅游1号线”等文化主题游线路,培育“夜游古城”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红色研学基地,带动发展精品文化民宿,逐步满足市民、游客新需求,引导新消费,稳步实现要素重组、功能叠加、产品迭代和业态创新。

  新旧交织构成了青州别样的底蕴。

“产景城”融合,紧密嵌合城市功能圈

  古风新韵交融,还在于市民日常生活与自然人文景观的无缝相连。在青州,景区与市民生活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范公亭夏日里盛开的荷花、青州版“莫奈花园”……在居民区一转弯,美丽的风景就呈现在眼前。

  这座小城坚持“产业城市化融入、城市景区化经营、景区产业化提升”的“产景城”融合思路,培育了30余条“文旅+”融合示范带,赋能文旅产业不断升级。

  “产景城”融合不是简单叠加,而是让产业长在风景里、让城市活在景区中,这是青州独特的发展逻辑。

  让产业长在风景里。青州深挖工业旅游资源,探索工业旅游新场景、新体验,全面打造工业旅游高地。茂盛翠绿的草地、蜿蜒幽静的小路、错落有致的步道,在云门酒业城市文化公园,只见山水揽翠、城景相映。

  “广大游客来到云门酒文化旅游区,不仅能目睹规模宏大的酿酒场景,更能亲身感受传承千年的酿酒技艺,领略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在近距离了解酱酒诞生的同时,感悟青州千年酒文化的独特魅力。”山东青州云门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全斌说。

  该市将发展工业旅游摆在全市工作突出位置,以云门酒业、坦博尔服饰、隆盛食品等企业为重点,全面打造工业旅游高地,硬核工业与“诗和远方”碰撞出独特的青州魅力。

  让城市活在景区中。青州市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将城市“边角料”变成兼具景观赏玩、游憩服务、文化展示等功能的公共生态空间。目前,青州市城区已建成口袋公园86处,总计28.17万平方米。

  看住山、管好河、留住水、多栽树,小而美的口袋公园点缀全城,400多公里旅游绿道通连景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产景城”融合,让这座千年之城变得更加现代、宜居。

  “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综合利用整体资源,布局全域,打造精品游、长线游,让游客来了‘不想走’。”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州深化“旅游+”产业融合,加快由单一业态向综合功能转变,积极引导工业、农业、交通等各领域主动融合旅游元素,露营、民宿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独特的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体现着一座城市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青州在留住城市记忆、保护好老建筑的同时,持续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让这座千年古城永葆鲜明的特色、鲜活的灵魂和蓬勃的生机。

策划统筹:高文 孟祥风

新派融媒体记者:方文婷/文

图片由青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聂臻臻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12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