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寻迹马保三故居 重温红色烽火岁月

2025-07-07 10:28

  新派讯 牛头镇村坐落于潍坊寿光市西北部巨淀湖东畔,距寿光市城区17.5公里。这座村庄不仅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历史,亦镌刻着永不褪色的革命印记——1937年12月,中共寿光县委在此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成立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1940年,寿光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也在这里成立。循着历史的脉络,我们来到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马保三故居,开启这段峥嵘岁月记忆。

  马保三故居

  马保三故居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处极具北方特点的农家院落。故居有正房7间,东西厢房各3间,南屋3间,是典型的四合院。1937年中共寿光县委在此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以牛头镇为中心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便设立于此。
  马保三(1888—1964),原名马鉴堂,牛头镇村人。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历任多职。
  在马保三故居南厅主展区,他跌宕壮阔的革命画卷徐徐展开。马保三1922年与张玉山相识,在他的启发和引导下,阶级觉悟逐步提高;又通过张玉山认识了王云生、李铁梅等进步青年,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马保三故居内部

  1924年8月,马保三经张玉山、李铁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寿光地方党组织建立后发展的第一批党员。1926年马保三在牛头镇建立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1933年7月由东北回到寿光,不久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34年春经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出狱。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保三以湖东乡长的合法身份搜集枪支,举办抗日民众训练班,积极投入到组织抗日武装的准备工作中。
  1937年11月,中共寿光县委在马保三家中召开县委扩大会,决定以牛头镇为中心,在全县发动武装起义,起义队伍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马保三被推举为总指挥和八支队军政委员会成员。1937年12月29日,各路抗日武装齐集牛头镇,举行了著名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发布了《八支队抗日宣言》,在寿光境内打响抗日第一枪。马保三带领八支队东征、西进、南下,在胶东帮助山东抗日救国第三军开辟创建了蓬黄掖革命根据地,在邹平长山地区巩固扩大清河抗日根据地,按照省委指示,挺进鲁中,并参与创建沂蒙革命根据地。
  1940年7月马保三被选为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1949年青岛解放后,马保三任青岛市市长,在任职期间,他认真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4年2月15日,马保三积劳成疾,病逝于济南。

  牛头镇村文旅融合红色长廊

  走出马保三故居,历史并未尘封,正焕发时代新颜。村中那条绵延2000米的“红韵大道”,是历史与未来的动人交响。牛头镇村文旅融合红色长廊以马保三及八支队为原型,通过“抗日武装、起义壮举、征战四方、胜利之光”等为时间轴,设置红色革命历史雕塑80处,将八支队铁血征程凝固成永恒艺术长廊。
  如今,牛头镇村既是红色历史的见证者,亦在岁月流转中续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当巨淀湖的清风拂过这片英雄热土,吹动的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新时代奋进的号角。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鲁萍/文

图片均为牛头镇村提供

编辑:平小娜 赵越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