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位于潍坊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石家河村的文化礼堂是一处历史建筑,也是当地的一个文化地标,宛如一位记录时光的老者,在村民心中是不可替代的存在。
近日,记者驱车驶过蜿蜒的弥河,沿石家河村南的山路盘旋而上,文化礼堂映入眼帘。礼堂毗邻黑龙洞,独成一个院落,因地势较高,视野非常开阔,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四周景色。
礼堂于1969年建成,由原临朐县建筑社设计,通体以纯石头垒砌,墙体高5米。“那时什么物资都稀缺,建筑木材由当时全公社所有村民捐赠,石料则从山下就地取材,大家一点点打磨搬运至施工处。”曾参与礼堂建设的78岁村民孙胜和说,礼堂施工前,地基处并非一块空地,当时不少人还积极参与清障。注入当地人民情感的礼堂仿佛也有了“魔力”,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至今仍稳稳矗立。
礼堂门口的木纹雕花大门是当年的“明星设计”。据介绍,木工将雕花工艺引入公社建筑,当时是全县独有的,不少人专程来“看稀奇”。如今木门虽已更换,但门楣上斑驳的纹样仍能窥见昔时匠心。
院落内,几株苍劲的柏树与礼堂同龄。2019年礼堂修缮时,村子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增建了凉亭、长廊,青石板路蜿蜒其间,与老建筑相映成趣。站在院中远眺,弥河如带,山岚浮动,偶有飞鸟掠过,时光仿佛在此被按下慢放键。
“那时的文化礼堂,既是村民开大会的‘政治课堂’,也是放映电影、演出样板戏的‘精神粮仓’。”孙胜和回忆道。如今的礼堂早已不再是石家河唯一的文化活动中心,它也被赋予了新使命,近年来,党史展厅、村民书屋等相继入驻,每逢节假日也常有研学团队来访。
触摸礼堂的石头墙面,仿佛能听见几十年前的号子声在回响。从“时代符号”到“文化地标”,文化礼堂的“活化”不仅留存了记忆,更让年轻一代读懂所谓“坚固”从来不只是建材的重量,更是人与时光共同打磨的韧性。
新派融媒体记者:马宇琪/文图
徐兵兵 肖雪/视频
编辑:冯淑杰 王洁钰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