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一边是历史悠久的景明寺遗址,一边是建成不久的春和景明共富产业园。来到潍坊寿光市上口镇西景明二村,这两个去处不但都与“景明”二字相关,而且是不同时代“春和景明图”的重要注脚,同时彰显着这个村厚重的历史和当代发展的成就。
西景明二村党支部书记韩国强向记者介绍景明寺遗址概况。
6月23日,在春和景明共富产业园南北道路与镇村路交会处东北角,记者实地探访了景明寺遗址,这座建于唐代的古寺,现在仅存两根数米高的石柱和基座,周围是人们砌筑的用来保护遗址的石质护栏。在70多岁的村民韩政眼里,这里承载着村庄美好的过往。“听老人们讲,景明寺当时名气不小,大门正上方的匾额上刻着‘春和景明’四个大字,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十都有庙会,人山人海,很热闹,我们村能出名就是沾了景明寺的光。”韩政说。
尽管几十年前景明寺因故受损,但今天西景明二村的乡亲们仍然对古寺遗址很重视。村党支部书记韩国强告诉记者,有一次,过路车辆不小心把一根石柱蹭倒了,村里及时向镇上汇报,镇村一起出资出力,让石柱恢复了原状。遗址被认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镇村两级提升保护水平,使遗址一直保持着最佳状态。“前年建设春和景明共富产业园时,我们在石柱周围留出空间,没有规划冬暖式蔬菜大棚,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对遗址的影响。”指着遗址东侧的大田,韩国强说。
村里建设的文化广场
如今,当古时的“春和景明图”渐行渐远,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佳话时,乡村振兴的雨露在这里又灌溉出一轴新时代的“春和景明图”,最有代表性的当数春和景明共富产业园。据韩国强介绍,按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规划,他们和西景明一村、东景明村等5个村庄一起流转土地,建成了共富产业园。他们村的土地最多,吸引了本村和外面的菜农前来创业,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收入。作为受益者之一,韩政对此比较认可:“现在村里大部分是老年人,要么种不了地,要么种不好,村里帮着流转土地,让大伙每年都有了相对可观的收益。”
老人在广场的垂柳下乘凉。
幸福与美好并非只在共富产业园定格,西景明二村其他地方亦有可圈可点之处。村文化广场的垂柳下,张秀珍老人和伙伴一边乘凉、一边谈笑风生,她指着广场高兴地说:“自从村里建了这个广场,白天晚上都有人来娱乐健身。”老人又指着位于广场一角的美丽乡村建设“功德榜”说:“我们村风气特别好,党员和干部个个是好样的,上次捐款时,韩国强带头捐了两万元呢。”
记者看到,广场周围以柳树居多。树荫下,韩国强道出了村民的绿色情结:“我们村祖祖辈辈喜欢种树,特别是柳树。‘无心插柳柳成荫’,绿树成荫,适宜乘凉。看到绿化效果不错,村里就专门栽植了一个柳树林,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宜居。”
新派融媒体记者:孙希明/文图
编辑:赵越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