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文润潍坊 凡人微光丨张葆海:用文学镌刻地方文化记忆

2025-06-26 15:28

 

  新派讯 推开潍坊昌邑市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厚重的大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葆海再次踏入展厅,思绪瞬间沉浸在“丝绸”的世界里。他曾一次次打量这些藏品,从历史烟尘中梳理它们的来龙去脉;也曾无数次与老织工刘元勋交流,细细请教织绸的每一道工序细节。

  张葆海在潍坊昌邑生活了30多年,早已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座城市。近几年,他把自己对昌邑的爱、在昌邑生活的人生感悟,全都融入到“锦绣昌邑”系列小说《大绸商》《大盐都》《大御医》中,用小说镌刻地方文化记忆,更将笔触延伸至红色渤海走廊的研究领域。

   张葆海在超然书房读书。

泥土里长出的文学种子

  58岁的张葆海出生在原昌邑县太保庄乡(今属峡山区),作家梦起步于儿时,高中阶段创作了3000多字的小说《颤抖》。他的职业生涯从电工开始,后通过自学成为新闻记者、编辑,干上了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出版过昌邑市首部新闻作品集《大地求索》。

  2004年初,张葆海从新闻战线转战到文化战线,把主要精力放在挖掘整理地方历史文化方面。“一名作家就应该扎在书里,扎在文字里,扎在地域文化的泥土里。那些年,他先后主编或参编《昌邑村情》《昌邑知名企业》《我们走过那黎明的河边》《天南地北昌邑人》等文献资料,创作长篇小说《村里村外》,出版报告文学作品集《时代风采》、中篇小说集《且听蝉鸣》。

  张葆海2014年调入昌邑市政协工作,参编《昌邑乡村文史大观》三年间,对北孟、饮马、石埠、奎聚四镇(街)的村庄进行了详细调研。他对昌邑691个村庄的文化资源、村情村貌等做了普查,积累了大量素材,为后续的小说创作打下基础。

  昌邑市柳疃丝绸文化博物馆,张葆海(前)在老织工刘元勋指导下体验木机织绸。

系列小说复活地方文化基因

  “将地域文化赋能产业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一个大课题,也是一名作家的使命和责任。”他用文学的手法为家乡的历史文化赋能,让传统产业披上文学色彩的外衣,他通过《大绸商》《大盐都》两部作品,生动呈现了昌邑的丝绸文化与海盐文化;还以清代御医黄元御为原型创作了《大御医》,展现当地的中医文化。

  写《大绸商》时,他多次采访老织工,按照工艺流程,一步步亲自体验。特别是写到绸商下南洋、走西域的经历,牵扯多个外国地名,他对照地图,模拟行走路线;对于当地风情,他大量查阅资料,多方联系留学生请教、审阅。

  《大盐都》中有对竹盐生产的描写,虽然现在的设备、工艺都日趋现代化,但原理是相同的,他深入山东泓健盐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生产流程,观察烧制变化。

  张葆海到黄元御故居参观调研。

  《大御医》最让张葆海伤脑筋。他不仅翻阅了黄元御的几十本医书,还就把脉、煎药火候等多方请教老中医,对书稿中的每一个药方找多位中医审核。2024年9月,他专程到西安向国医大师、黄元御第六世传人杨震先生请教;10月,趁杨震先生到昌邑参加黄元御中医药文化节之机,再次当面征求其意见。

  文化因产业而更富内涵,产业因文化而更加兴旺。“锦绣昌邑”系列小说把地方精神镌刻在人物骨子里,把人物品格渗透进文字肌理中,像三根柱子,撑起了昌邑地方文化的历史天空。

  张葆海在潍河边寻找灵感。

追寻渤海走廊的红色记忆

  昌邑是山东抗日劲旅七、八支队会师地,渤海走廊中心区,胶河战役主战场。如何让昌邑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这也是张葆海思考的问题、要做的事情。

  10年前,他开始挖掘昌邑红色文化资源,把昌邑党史、抗战史梳理一遍,特别对渤海走廊革命斗争史做了重点研究,先后参与龙池镇红色文化展览中心、红色文旅小镇、渤海走廊革命斗争陈列馆等策划布展工作。

  为挖掘渤海走廊革命斗争史,他与几位同志一起,从招远开始,沿着渤海走廊的路线,从东往西实地探访100多个村庄,采访数十位80岁以上的老人,边走边打听,在莱州查找到运金部队过胶莱河的渡口,并确认了过河过程;辗转多地采访亲历者和后人,获取不少资料,弄清了渤海走廊的具体路线以及胶东抗日军民夺金、运金等细节,还从玲珑金矿带回一些采金的老物件和金矿石标本。从建馆收集资料,到撰写布展大纲,张葆海意犹未尽,接着又创作了20多万字的纪实文学《生命密道》。

  张葆海(中)与书友讨论作品。

  这位出身于工人的作家,用半生时间证明:最地方的,恰恰是最世界的;最民间的,往往是最永恒的。在他的笔下,昌邑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原乡。他是作家,目前正创作新的地方文化力作《大风筝》;但他的工作又不局限于写小说,他主持“昌邑记忆工程”,留给后人文化DNA,他提出“锦绣昌邑”城市品牌,赋能地方文化传播。

  

新派融媒体记者:齐英华/文图 王峤/视频

编辑:赵越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留个言再走呗...

34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