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新派观察丨潍坊滨海:锻造蓝色发展新优势

2025-03-20 21:40

  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看当下的表现,更要看它赢得未来的潜力。

  争创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更好潍坊,海洋经济被赋予重要使命,彰显了我市深耕海洋的战略定力。

  在保持定力中把握战略主动,滨海凭借优越的海洋资源优势,勇挑重担,担负起全市海洋经济主阵地的重任,以实施新一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为抓手,在思想领先一着,在行动上快人一步,加快推动现代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海洋动力装备等产业上档升级,加速推进潍坊港及临港产业建设,统筹抓好美丽海湾建设,不断锻造海洋经济新优势。


  山东港口潍坊港货轮进港(资料图)。

01


产业筑基:构建“3+N”体系

锻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3月6日,山东海化小苏打厂新建20万吨/年小苏打项目开工建设。这是滨海围绕进一步完善海洋化工循环经济,使产业链条更加完整、生产动能更加充沛而新上的一个重点项目。

  山东海化小苏打厂新建20万吨/年小苏打项目开工现场。

  向海而兴,产业是塑造海洋经济新优势的基础。

  依托海洋化工产业打下的雄厚基础,滨海锚定“中国药谷”“高端新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发展高地”三大目标,逐步构建了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以临港物流、海洋文旅、职业教育等为特色的“3+N”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该区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66%,居全市首位。其中,现代海洋化工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入选省级支柱型雁阵集群。

  传统产业焕新。挖掘海洋潜力、追求质量与效益,专注于盐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高端化工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不断创新全链条产业体系,推动盐化工循环产业链“卤水-原盐-纯碱-溴素-高端材料”持续升级,溴系阻燃剂等10余种产品产量全球第一。

  高端产业崛起。新和成、国邦、京新、万盛、潍柴等知名企业纷纷在滨海扎根,海洋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海工动力装备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为滨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山东万盛新材料有限公司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资料图)

  打造形成了以潍柴重机为龙头的海工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剑指百亿级海洋高端装备制造集群。

  打造形成了以新和成、国邦等企业为链主的千亿级新医药产业集群,多款产品产销量领跑全球。

  打造形成了以海化、弘润、万盛、海王等企业为链主的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链加速向上游、下游延伸。

  “我们的主要原材料之一氯气,是海化集团及周边氯碱企业生产的副产品。而我们产品的部分副产品,又是海化集团等盐化工企业所需的原料,这样就实现了产业链的高度互补。”山东万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张卫海说,落户滨海,让他们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在方圆100千米之内就可以集齐,原料的便捷性、安全性和成本节约得到了很好满足。

02


港产融合:以港口为龙头

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月26日,山东省港口集团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潍坊)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启动仪式在滨海举行,集中投产开工的21个项目,涉及港口基础设施、仓储物流、新型能源等领域。

  山东港口潍坊港是滨海及全市向海图强的战略支点。

  确保港城联动、资源融通。我市先后出台《潍坊市推动“三区互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潍坊市新一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方案》等,明确了潍坊港等港口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助潍坊港成功创建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山东港口潍坊港风力发电项目

  滨海的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在他们的布局中,港口不仅是港口,更是吸引产业聚集、融合产业链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为此,该区一方面以潍坊港为龙头,统筹推进疏港铁路、疏港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临港经济区“三枢纽、三基地”,推动高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智慧物流园等总投资322.6亿元的25个临港产业项目联动发展。

  另一方面,不断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大力提升优势产业能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临港服务业,规划布局以弘润、振华石油、港联化等为支撑的1960万立方米原油库容,持续优化腹地产业资源配置,实现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构建起“港区引领、样板示范、多点联动”的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新格局。

  潍坊滨海弘润原油储备库(资料图)

  潍坊智慧供应链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武魁告诉记者,依托临港优势,该产业园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交易中心和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建设,打造集贸易、仓储、加工、包装、展示、配送为一体的供应链智慧产业园区,将形成年仓储10万吨粮食、年拣选加工芝麻50万吨的能力,开展跨境电商、保税分拨、出口拼箱等高附加值业务,形成年进出口贸易20亿元的能力。

03


科技赋能:构筑创新高地

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12月19日,国内首家海洋化工技术中试基地——海化集团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在滨海启用,标志着该区建立了从海洋化工科技研发到产品落地的科研成果转化的“全链条”,为全市打造世界级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基地提供了强力科技保障。

  科技创新是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塑造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核心驱动力。

  山东焦易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据要素X炭基导电新材料产业链展示。

  通过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搭建“产学研用”全链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2024年,滨海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44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创历史新高。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滨海的“蓝色”优势愈发鲜明。

  滨海产业基础雄厚、创新动能澎湃,给人工智能模型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

  “焦易小智-炭基导电新材料产业垂直大模型应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入选了全省首批人工智能大模型典型应用案例。

  “焦易小智”是山东焦易网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人工智能模型,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有效提升相关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工艺优化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决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厚植了新优势。

  滨海深入实施“数字+海洋”工程,以实体经济为基础,“一链一策”推动重点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一行一策”促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一企一策”引导行业龙头加快数字化转型。

04


耕海牧渔:建设海洋牧场

绘就生态富民画卷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打造“海上粮仓”、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实现渔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滨海拥有长达6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广袤的480平方公里海域,以及丰富的沿海资源和浅海滩涂,建设“海上粮仓”,有优势、有条件、有实力。

  潍坊龙威近海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资料图)

  大力发展浅海滩涂贝类、南美白对虾、半滑舌鳎工厂化养殖,积极推动苗种繁育、渔业养殖、水产加工、休闲渔业等业态深度融合……一个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正在加速崛起。

  目前,滨海浅海滩涂养殖面积达17万多亩,工厂化渔业养殖面积33万多平方米,捕捞渔船总功率6200多千瓦,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1.9万吨。

  一只虾在滨海“搅动”起一个产业。大家洼街道的高温大棚水产养殖,成为北方陆基工厂化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是全省沿海地区工厂化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的标杆。

  渔民在滨海海域收获的皮皮虾(资料图)。

  从捕鱼转向牧鱼,建设“海上粮仓”,获取资源方式的转变,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滨海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打造“水清、岸绿、湾美”的美丽海湾的实践。

  站上新起点,滨海目标清晰: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约为350亿元,建成世界级绿色海洋化工基地、环渤海智慧港口标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新派融媒体记者:付生/文图

编辑:平小娜 魏慧聪 王维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

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