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30载著书12部!94岁的魏道揆退休后笔耕不辍

2025-03-18 14:51

  新派讯 今年94岁的魏道揆是潍坊寿光人,在教育领域深耕43年,桃李满天下;退休后致力于寿光古代文化名人的研究,笔耕不辍,30年来著书12部,共计300万字,为挖掘、抢救、整理、继承和发扬寿光古代文化作出了历史性、开拓性贡献。

  魏道揆正在研究寿光古代文化。

在教育领域

他成果丰硕

  作为“潍坊市优秀文化人才”“建党百年潍坊优秀离退休共产党员”“感动寿光年度人物”“道德模范”……魏道揆早已是令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近日,记者走进魏道揆家,满室书香氤氲袭人,门口最显眼处是一幅放大并精心装裱了的孔子画像。“一直以来,我对孔子非常崇拜、尊重。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者的典范,更是我这辈子前行路上的指路明灯。”清瘦又矍烁的魏道揆一边说,一边向孔子像深深鞠躬,看得出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这一生,努力按照这8个字做,但觉得没有做好。”回首过往,魏道揆谦虚地说。在教育领域,魏道揆成果丰硕,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先后在寿光、淄博、滨州、青岛任教,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魏道揆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孩子们耳濡目染受他影响,有6位当了教师,有中小学教师、有大学教授,是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看到家里从事教育事业的后生晚辈不少,魏道揆十分欣慰。

与名人交流

他获益匪浅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教过的学生很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也有幸遇到过很多文化名人,我把他们当作我的‘老师’,他们的学识、人格、品德等,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魏道揆说。

  魏道揆没有参加抗美援朝,却有抗美援朝纪念章。原来,1953年,他在省教育厅中学语文训练班学习半年后,被分配至当时在淄博成立的一所部队转业干部速成中学,专教全国各地的抗美援朝转业干部。发抗美援朝纪念章时,他作为老师一起受领。“这是我一辈子的光荣啊!”老人家现在说起那段岁月仍然满是激动。后来,这所学校使命结束,七八十位老师被重新分配工作。

  1955年,魏道揆被分配到青岛一中。在青岛一中,魏道揆有幸结识了曾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周灵钧。周灵钧学识渊博,《四书》《五经》出口成诵,《古文观止》娴熟于心,令他十分敬佩。更令他惊讶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1957年周灵钧出版了《南昌起义》一书。周灵钧是魏道揆人生道路上接触的第一个文化名人,并有幸与对方成为忘年交,从对方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青岛是个文化层次很高的城市,山东大学当时坐落在那里,著名的教授多,学术报告、讲座也多,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在青岛,我有幸聆听过很多著名教授的报告、讲座。”魏道揆说,他听过萧涤非的报告。萧涤非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家,是现代杜甫研究的开拓者,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他的报告剖析透彻、见解卓越。他还数次聆听过著名朗诵诗人高兰教授的诗歌报告和诗朗诵,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夏天,总会有很多诗人、作家、学者到青岛避暑消夏。1956年8月,青岛各中学选拔了一部分优秀教师和工会骨干积极分子,与诗人臧克家,作家张天翼、艾芜等会见并乘船游览胶州湾,魏道揆被学校选中陪同共游。“我从来没有想到能见到他们本人,在船上,我们交谈甚欢,他们都很平易近人。当书本上的名字变成真人在你眼前时,那种感觉很奇妙。”魏道揆说,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这些文化名人如同闪耀的星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成就,照亮了他前进的道路。

  魏道揆写的部分学术专著、自传文集。

退休后潜心钻研

发扬寿光古代文化

  退休后,魏道揆始终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为、退而不休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尊贤敬道、仰慕先贤、著书立说、奉献社会为动力,专注学术,潜心研究寿光古代文化名人,为后人解开了与古圣先贤对话的密码。

  “我学了一辈子语文,教了一辈子语文,有一定的人生和社会经验积累,晚年可以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搞一些学术研究工作。”魏道揆说,他潜心研究了西汉时期文学家、辞赋家东方朔,清代文人安致远,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南朝著名的文学家、方志学家和藏书家任昉等寿光历史名人,30年来写出了《东方朔研究新探》《安静子文选译注》《安静子诗词选注》《<中论>评注》《任昉评传》等12部学术专著、自传文集。其中,《安静子文选译注》《安静子诗词选注》两书均获寿光市“精品工程”奖,并于1999年获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论>评注》荣获2009年潍坊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魏道揆的作品对挖掘、抢救、整理、继承和发扬寿光古代文化作出了历史性、开拓性的贡献。

  魏道揆一生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尊贤敬道,汲古铸今,以自己的辛劳与智慧回报乡梓。多年来,魏道揆所获荣誉无数,被潍坊科技学院特聘为教授,所有著作均被中国现代文学馆珍藏。

  尽管已经94岁,但魏道揆一直笔耕不辍,勤勉奋进,以阳光的心态感染人,以亲身的体验引导人,以正面的声音激励人。“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历史人文的挖掘传承工作,将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魏道揆说。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燕/文

通讯员:桑爱梅 孙欣

编辑:陈晓芳 冯媛媛 李敬友

一审:姜健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

2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