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改革前沿,开放潮涌;发展腹地,创新领跑。
作为潍坊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潍坊综合保税区始终以改革引领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深度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奋力开创外向型经济新局面,一幅产业兴旺、业态丰富、能级跃升的新画卷徐徐铺开。
在潍坊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数字化改造后的生产线,每分钟可下线一台机器,为众多国内外大型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其商用车发电机、起动机销量排名全国第一。
在潍坊跨境电商综合运营中心,货物预安检后可直发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安检,大大节约了通关时效。
在北区花生制品加工基地,花生享受“先入企、后检测”便利,经深加工后转运到国内销售。企业省时间,节约仓储费,还能享受货物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优惠。
改革不停步,发展再跨越。综合保税区在深化改革中破题解题、在开放发展中激发动能,改革呈现协同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额实现856.9亿元,总量、增量居全市第一。
培育新动能
产业能级加速实现新跃升
在歌尔虚拟现实智能制造产业园,机械手臂不停地挥舞,工人们默契配合,在自动化生产线的传动中,一件件VR产品零配件组装完成,成为在全球中高端市场占比达80%的热销产品。
另一边,德纳(山东)电机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生产线运作不息,一台台电机按照设定的程序高效生产,呈现一片紧张忙碌的画面。
“企业订单已经排到6月份,一季度销售额预计同比增长70%。”德纳(山东)电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春霖介绍,得益于综合保税区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增加生产线、提升产能,满足了客户源源不断的订单需求。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核心动力。围绕做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潍坊综合保税区聚焦虚拟现实、新能源动力、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大力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产业能级实现新跨越。
“企业生产线24小时持续运转,订单源源不断,节假日都没有停产,正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市场优势。”山东圣和薄膜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副总经理冯益强介绍,企业去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制定《双向拉伸聚乳酸薄膜》国家标准,同类产品远销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企业创新驱动引领“竞争力”,产业链群发展提升“含金量”。围绕培育壮大虚拟现实产业集群,综合保税区发挥“保税+”功能优势,以歌尔电子为龙头,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吸引一批虚拟现实领域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科创型企业,集聚美国当纳利、卓领电子等上下游配套企业15家,打造集产品研发、硬件制造、产业配套于一体的产业链条。
走进合兴源(潍坊)电子有限公司车间,自动化流水线精密切割材料,快速精准完成每一个步骤。这家主要从事泡棉、防尘网等辅料生产的企业,把精密做到极致,凭借生产的防尘网尺寸可低于1毫米的技术优势,作为歌尔配套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企业订单不断。
汽车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势头正盛。综合保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汽车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集聚整车、汽车零部件等生产企业10余家,发电机、起动机产品国内大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超80%,昌威交通机动车号牌智慧监管销毁技术获公安部全国推广,唐宁汽车、力神动力等企业产值大幅提升。
优势产业蓬勃兴起,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优势产业正源源不断为综合保税区注入强劲动能,为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桥头堡”提供坚实支撑。
塑造新优势
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新引擎
“去年企业销售额增长200%,今年1月份销售额同比增长300%,全年销售额预计继续保持200%的增长。”山东亮晶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敏介绍,作为一家从事汽车、摩托车配件出口的跨境电商企业,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后,一直呈现倍增发展势头。
跨境电商是拉动外贸增长的新动能、新业态,综合保税区扛牢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责任担当,以链式思维打造孵化培育、快速通关、展示展销三大平台,加力实施跨境电商“百千万”集聚工程,持续深化“1+3+1”产业发展体系,“跨境电商看保税”品牌越擦越亮———
创新用好“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支持跨境电商企业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跨境电商产业园累计孵化企业300余家,年进出口额150亿元以上,入选全省第二批跨境电商产教融合共同体。
“品类齐全、型号众多、品质过硬,是企业赢得客户的重要法宝。”潍坊云里里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丁家超介绍,得益于综合保税区的“跨境电商+产业带”工程,企业从最初的代工为主,发展到逐步打造独立品牌,成功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年进出口额超2亿元。
保税电商产业园规模持续壮大,全国首家“四位一体”综合运营中心高效运转,整合区内30万平方米保税仓资源,推动“中心仓+海外仓”仓仓联动,海外仓总数达14个、总面积超10万平方米,服务全市进出口企业80余家。
“企业连续四年保持指数倍增的发展势头,今年如果继续保持这一速度,出口额增速预计超30倍。”潍坊汇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宝介绍,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以来,用工、仓储、退货、资金等难题先后解决,可以放心拓展市场,每天至少上万个订单的货物发往全球。
展示展销中心开通“潍坊进口商品购”线上平台,打通异地仓联动展销新路径,年可实现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去年,展销中心多款产品成为爆款,其中,出口版北京二锅头单日销售800瓶,俄罗斯椴树蜜单日销1000多提。”潍坊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秦昊说。
三大服务平台联动发展、协同服务,打造全模式、全业态、全周期的跨境电商发展生态圈。2024年,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带”出口规模连续两年居全省第1位;保税研发业务同比增长1163%、总量居全国第1位。
走出国门,拓展海外,离不开政策和人才的支持。去年,综合保税区先后举办跨境电商生态优化研讨会、2024潍坊国际精准采购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帮助企业精准掌握市场动态、开拓新兴市场;与潍坊学院等合作建设现代产业学院、RCEP研究中心等平台,每年培育输送外贸人才100人以上,有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
稳规模、优结构,伴随外贸新动能不断增长,综合保税区外贸正向更高水平发展迈进。2024年,全区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市比重超80%。
激发新活力
做优“外贸一件事”新服务
项目建设快,投产达效快!一个“快”字,成效几何?山东锦粮食品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5个月!
围绕企业需求,综合保税区构建“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包靠机制,项目审批、施工、验收等各环节高效衔接,实现项目签约后5个月内投产。
“综合保税区拿出‘真金白银’服务企业,投资修建热力管线、改造提升消防系统,坚定了我们扎根保税的决心。”公司负责人李喜清介绍,自去年投产以来,项目首月营收突破2000万元,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当年升规”的“四级飞跃”。
这是综合保税区“外贸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的成果,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综合保税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聚焦“强基、提速、降本、赋能、践诺”5个维度,在全省率先推行高效办成“外贸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叫响“保如意”服务品牌。
一件事一次办成。综合保税区搭建外贸综合服务专区,一体纳入管家服务、政策咨询、诉求收集、银行服务等功能,场地内有“外贸管家”进行服务联动,集合多个部门服务,还集成了律所、用工、金融、中介公司等市场侧、社会侧服务,实现外贸企业设立登记、海关备案、纳税服务等296项事项“一区受理、一站集成”,企业准入准营、出口退税等时限压减70%以上。
“每个月可盘活2000万元的流动资金,得益于区投资公司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资金周转率大幅提升,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拓市场抢订单。”潍坊汇达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宝说。
围绕赋能外贸企业发展,综合保税区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举措:落地济南关区首票跨境电商电子保函,企业享受“先放行后缴税”便利,年均节省企业成本2000余万元;引入全市首支应急转贷基金,业务、资金规模均居全省第1位;推出外贸融资产品23项,先后引进17家驻区金融服务单位,建成全省保税区首个外汇“一站式”服务直联点,收支业务由8小时压减至30分钟,最大限度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当前,综合保税区正按照市委“一七五一”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以开展“创先争优年”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心无旁骛攻主业,创先争优走在前,攻坚突破主责主业,培强做大主导产业,塑优塑新开放生态,锚定建设千亿级外贸园区目标奋力冲刺。
新派融媒体记者:宋树云/文图
编辑:李新花 张萌
一审:姜健 李中伟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