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非遗“邂逅”潍坊舰 共筑军民鱼水情

2025-04-25 11:12

  新派讯 当魅力非遗“邂逅”潍坊舰,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24日,我市非遗传承人代表走进停靠潍坊港的海军潍坊舰,与舰员们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互动活动,以非遗为纽带深化军民情谊。

  非遗传承人与潍坊舰舰员在潍坊舰前合影留念。

  走进活动现场,只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核雕代表性传承人刘斌手持刻刀,在方寸桃核上飞转腾挪。“核雕讲究‘以小见大’,就像海军官兵们守卫海疆的信念,在细微处见真章。”刘斌边演示边讲解,官兵们纷纷俯身细观,惊叹其“鬼斧神工”。 同时,他还向舰员们介绍了《核舟记归心》《红船精神》等作品背后的创作灵感,并热情邀请他们上手制作体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展位前,人头攒动、人气火爆。“先定位好木版位置,用小锤子轻轻敲击,然后蘸取颜料,在宣纸上依次套印,一幅色彩鲜艳的年画就完成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乃东向舰员们介绍道。随后,他指导舰员们亲身参与年画制作过程,深刻感受这项古老技艺的精妙之处。“能为咱们潍坊舰的舰员们介绍我们的非遗年画,我感到十分光荣。”杨乃东表示,“我由衷地希望舰员们可以了解、爱上我们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让潍坊舰带上这项来自潍坊的魅力非遗走向世界。”

  舰员体验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高密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齐秀芳的手中上下翻飞,包裹着五角星的向日葵跃然纸上,栩栩如生。齐秀芳表示,作品寓意希望、忠诚、光明、坚韧,表达出她心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形象。在齐秀芳的指导下,舰员们拿起剪刀体验剪纸的乐趣,现场的近30幅剪纸作品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就拿这个作品来说,蝙蝠叼着寿桃是‘福寿双全’、柿子和喜鹊是‘喜事连连’、莲花和鱼设计在一起是‘连年有余’……这种借物喻义是剪纸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齐秀芳介绍道。

  安徽籍舰员陈鑫宇在齐秀芳的剪纸展位前驻足许久,拿起一个剪纸作品,仔细端详,爱不释手。“这是剪纸做的生肖马,跟我的属相一样。”陈鑫宇对记者说道,“每一件剪纸作品都非常精巧,让我领略到了非遗的艺术魅力。不仅是高密剪纸,还有龙头蜈蚣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潍坊核雕等等,这些非遗艺术都是我们了解地方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的窗口,我们对潍坊的了解更深刻了,感情也更深厚了!”

  舰员们与非遗传承人互动。

  舰员近距离拍摄潍坊风筝作品。

  恒盛斋糕点的香味弥漫展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潍坊恒盛斋点心制作技艺“甜蜜”了不少人的味蕾。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刘晓禄一一向舰员介绍了板桥酥、山楂蒸酥、虾酥等点心的用料和制作方法,大家细细品尝着松软香甜的糕点,脸上洋溢着温暖笑容。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集章区域,通过收集不同的套色印章,舰员们借人文历史、地标建筑、特色美食图案感受到潍坊的城市文化。湖北籍舰员张天佑说:“我刚才体验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感觉非常神奇,与普通年画相比更具民俗特色。而且通过刚才的集章,我对潍坊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好好感受这座城市的韵味。”

  现场,市文旅局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潍坊非遗与潍坊舰的这场相遇,不仅能让舰员们感受到潍坊非遗的独特韵味,同时也能让传统文化成为军民连心的精神桥梁,为新时代双拥工作注入文化内涵。

新派融媒体记者:马宇琪 宋玉璐/文

宋寿爽 杨小凡/图

编辑:平小娜 张兴红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