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新派观察 | 42岁的风筝会,为何依然朝气蓬勃?

2025-04-21 20:40


  4月19日,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潍坊的天空再次成为风筝的海洋,各种特色风筝迅速占领互联网。一个办了42年的“老牌”节会,不但没有变“老”,反而越来越潮。从最初的地方节庆,到如今全球风筝爱好者的聚会,它凭什么依然朝气蓬勃、“稳坐顶流”?

01


专业度“拉满”,万物皆可上天

  你以为潍坊风筝会只放风筝?不,他们玩的是“空中极限挑战”。万物皆可上天的背后,是潍坊风筝扎制工艺的炉火纯青。

  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现场,由潍坊非遗匠人制作的300米龙头蜈蚣风筝惊艳亮相。该风筝采用潍坊传统技艺扎制,现场需要十几人共同放飞。今年风筝会上,跳二人转的机器人风筝、脚踩莲花的哪吒风筝、《和平精英运输机风筝……这些与当下潮流紧密联系的特色风筝可以飞上蓝天,皆源于潍坊风筝超级专业的扎制技艺。

  在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古代墨子“削木为鸢”到首批国家级非遗技艺,潍坊一批又一批风筝匠人传承技艺、创新技法,让潍坊风筝扎制的专业度和放飞风筝的经验值全部“拉满”,造就了每年风筝会“万物皆可飞上天”的壮观景象。

02


粉丝们“上头”,全民狂欢盛宴

  潍坊放风筝的历史可以追溯两千年,而潍坊人放风筝的年龄,可以从穿着开裆裤的宝宝,一直到满头银发的老者。有人说那些传统节会只能“中老年限定”,潍坊风筝会用事实证明:全民都能玩!

  一年四季,只要风力适合,潍坊市人民广场的上空就会挂满大大小小的风筝。风筝是这座城市的特殊符号,而放风筝也成了潍坊人独特的休闲方式。从1984年第一届风筝会开始,每年的春天都成为全潍坊人翘首以盼的季节。42年的时间里,风筝会举办的日期变化过,放飞的场地变化过,唯一没有变的,是每年风筝会期间人们对于漫天纸鸢飞上天空的期待,还有放飞场外人们对于这座城市的探索和迷恋。

  四月的潍坊不止风筝会,游客们可以打卡泰华假日广场、1532文化产业园等时尚商圈,可以品味朝天锅、肉火烧、渤海海鲜等特色美食,可以乐购歌尔丹拿音响、孚日家纺等美品好物。此外,潍坊还将举办群星演唱会等系列活动,打造逛吃、乐游、嗨购、潮玩于一体的节会盛宴。如此“上头”的全民狂欢,谁能不爱?

03


创新不停歇,既有传承又开脑洞

  就像当年全国首创国际风筝会一样,潍坊这座城市有着天然的创新基因。42岁的风筝会,早已不满足于“线+布”的风筝传统玩法,无论是风筝样式,还是技艺手法,变得更加时尚,受到年轻人青睐。

  今年风筝会,一比一还原的网络游戏《和平精英》运输飞机风筝成功升空。这一刻,这款全球玩家超过9亿的游戏,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潍坊风筝关联在一起。潍坊风筝玩跨界,早已轻车熟路。除了跟《和平精英》联动,潍坊风筝还制作过《王者荣耀》游戏角色李元芳的放风筝回城特效。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游戏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潍坊风筝,记住了潍坊这座城。

  除此之外,夜光风筝、特技风筝、机器人风筝、山东地图风筝……正如网友所说,潍坊的天空像被施了魔法。谁说42岁的风筝会就一定“老”呢,既有传承,又有脑洞,那些在天空中的精灵正力道十足、扶摇九天。

04


“天空友谊”,风筝也有国际范

  1984年,潍坊的视野已经放眼全球,高点定位风筝节会,名称中就包含了“国际”。当年,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团队共86人参加首届风筝会。42年后,51个国家和地区,257支队伍,1564人,1971只风筝来到潍坊。那根放飞风筝的银线,穿越洲际,传送友谊,被网友们称为潍坊专属的“天空友谊”。

  风筝,最早用于军事,但如今被赋予更多和平的使命。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潍坊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四周年,潍坊这座世界风筝都也因为“和平”这一主题变得更加厚重。

  不止风筝会场,潍坊的风筝产业也“乘风而上”,国际范十足。截至2025年3月,潍坊共有风筝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约8万人,年销售额20多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潍坊的风筝飞向世界各地,构建起潍坊独有的“风筝朋友圈”。

  42岁的风筝会,凭什么永远年轻?答案或许就藏在潍坊人的“风筝哲学”里——扶摇而上、创新不止、跨界新生。从“潍坊制造”到“全网潮流”,这只风筝早就不满足于当“文化大使”,它还要做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做潍坊这座城市的金色名片。这只风筝早已不止是普通的风筝,而是通向星辰大海的门票。42岁,不过是又一个青春的开始。

新派融媒体记者:范国强/文

巩建国 张驰 赵春晖 隋炜凤 郭超/图

编辑:韩佳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

305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