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青少年及其家长参与课外读书活动。
爱心档案
“阅读+实践” 搭建青少年成长“舞台”
4月13日,潍坊女人帮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徐海云在城区一家社区书屋陪伴特殊儿童乐乐阅读,传递知识的力量。
自2018年启动“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志愿服务项目以来,潍坊女人帮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的80余名女性志愿者,通过“阅读+实践”的双轮驱动模式,为潍坊青少年搭建起成长的立体平台。项目同时延伸出“家庭共读计划”,通过亲子阅读挑战赛、“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将阅读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形成“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的全民阅读风尚。截至目前,该项目共举办近20场主题大活动、捐赠图书500余册,让几千名学生受益。
青少年参与“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志愿服务项目的课外实践活动,正在清洁公共自行车。
暖心故事
情系特殊儿童 伴其快乐成长
2024年冬日的一天,暖阳斜斜地洒在社区书屋的玻璃窗上,志愿者张女士轻轻翻动绘本的纸页,6岁男孩亮亮把下巴抵在沙发扶手上,目光追随着她指尖下的兔子剪影。
“亮亮看,这只小兔子要飞越彩虹桥啦!”张女士举起书,手腕一抖,兔子剪影立刻“跳动”起来。亮亮忍不住向前一扑,想要抓住这只“小兔子”。张女士是一名医生,工作之余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认识了脑瘫男孩亮亮后,她便决定定期与亮亮见面,陪他读书。
亮亮的母亲表示,之前亮亮不怎么爱笑,也不喜欢与人打交道。认识了张女士后,亮亮不仅变活泼了,还经常嚷着要见“张阿姨”。
由于张女士工作繁忙,亮亮有时候一个月才能见她一次。想念张女士的时候,亮亮会要求爸爸妈妈陪自己看书。因为病情,亮亮的爸妈曾一度陷入绝望,但看着孩子精神状态比以前好了很多,他们也开始读书学习,希望能教给亮亮更多的知识,也因此成了社区里最活跃的领读人。
在志愿者的带领下,青少年参与课外读书活动。
城市温度
以阅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在潍坊,有这样一群女性志愿者,她们用8年时光编织了一张书香网络,让“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的理念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从个体阅读扩散成社会风尚。这个由潍坊女人帮义工公益服务中心打造的志愿服务项目,不仅为青少年搭建起立体成长平台,更以“阅读+实践”的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全民阅读的创新路径,让书香在城市肌理中悄然浸润。
女性特有的细腻与亲和力,让她们在与青少年和家庭的沟通中更具优势:能敏锐捕捉孩子的阅读兴趣点,用故事化的语言解读经典;擅长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让内向的孩子也能敞开心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坚守,让阅读推广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传递,印证了公益事业中“人”的核心价值——当志愿者成为阅读精神的具象化符号,其本身就构成了最有说服力的文化示范。
从校园到家庭,从个体到群体,这个持续多年的阅读项目早已超越活动本身的范畴,成为观察社会文明建设的窗口。当“阅读+实践”的双轮持续转动,当家庭共读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几千名学生的成长蜕变,更是一个城市在书香浸润中的精神升华。
策划:高文 齐英华
新派融媒体记者:马宇琪/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赵越 张兴红 贾春毅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留个言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