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

官方移动发布平台

听新闻

文艺力量激活社区细胞 奎文区探索基层文化服务新路径

2025-04-09 17:04

  新派讯 近年来,奎文区文联围绕“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目标,充分发挥区属文艺家协会和文艺人才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了一条“协会包街道、会员联基层、合作共建”的新路径,为基层文化书院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文艺活力。

  协会包街道:文艺服务全覆盖

  奎文区文联创新推出“协会包街道”机制,七个区属文艺家协会与八个街道“一对一”结对,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区的文化服务网。各协会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精准对接街道需求,把文艺资源像春雨般润泽到基层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奎文区书法家协会在大虞街道挥毫泼墨,为社区添了不少文化味儿;奎文区美术家协会在东关街道和北苑街道用画笔描绘美好生活;奎文区音乐家协会在广文街道的社区广场奏响悠扬旋律;奎文区作家协会在梨园街道用生动的故事、优美的诗词点亮居民的精神世界;奎文区摄影家协会在廿里堡街道用镜头记录发展变迁;奎文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协会在潍州路街道展示剪纸、核雕、葫芦烙画等传统技艺,让社区洋溢着浓浓的民俗风情。

  在这一机制的推动下,全区8个街道全部成立了街道文联,100多名文艺骨干投身基层,成为文化惠民的主力军。他们深入70个社区,手把手教技艺,面对面传经验,帮助社区文艺团队提升水平。

  “过去总觉得艺术离生活很远,现在下楼就能学剪纸、练书法,我们文艺培训‘搬’到了家门口。”梨园街道樱园社区居民刘爱琴的感慨,道出了文化服务下沉带来的变化。去年,奎文区文联系统累计开展文艺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百余场,服务群众超过5万人次,文艺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此外,各协会还打造了一批接地气的文化品牌。奎文区音乐家协会的“乐在奎文”系列活动,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家;奎文区书法家协会的“书法进社区”项目,通过展览和讲座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这些品牌活动不仅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也让社区的文化凝聚力更强了。

  会员联基层:定制服务精准滴灌

  “会员联基层”是奎文区文艺服务基层的又一创新。奎文区文艺家协会会员主动联系街道,深入社区倾听群众心声,建立“订单式”服务制度,确保文艺需求得到及时回应。

  去年,一场“周末艺相逢 幸福邻里节”文化汇演在全区热闹上演。从夏天到秋天,40多场演出涵盖音乐、舞蹈、曲艺等多种形式,吸引了线上线下7万多人观看。文艺人才和群众爱好者同台献艺,让文艺的活力在社区尽情绽放。这只是一个缩影。区文联还举办了农民戏剧展演、社区舞蹈大赛、青少年才艺展演等30多场活动,让基层群众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1万多名参演者用热情和才华,诠释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服务中,各协会还注重“输血”与“造血”并重。奎文区作家协会举办社区文学创作培训班,奎文区摄影家协会开展摄影技巧培训,奎文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开设社区核雕工作室,帮助居民掌握一技之长。去年,全区培养基层文艺骨干1000余人,社区文艺团队新增20余支,自办文化活动数量同比增长50%。群众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文化创造热情被充分调动。

  合作共建:特色服务激发活力

  合作共建是奎文区文艺服务基层的另一大亮点。各文艺家协会与辖区单位携手,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奎文区楹联艺术家协会与新华新阅广场、潍坊农商行奎文支行合作,在2025年春节期间举办了30多场送福字送春联活动,书写福字春联5000余幅,把新年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奎文区音乐家协会协助街道社区组织了100多场文艺活动,让群众的文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奎文区美术家协会与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合作建设“望春风”文化雅集系列活动,9场将书画展览与情景剧、乐器表演、快板、歌唱、舞蹈、京剧精妙融合的文化活动,提升了城区市民的艺术水准。

  在合作中,各协会还探索文化与社区融合的新路径。奎文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协会与泰华城、奎文门社区合作开发风筝、刺绣主题文创产品,丰富社区文化内涵;奎文区作家协会在社区“超然书房”设立“文学创作基地”,为居民提供创作和交流平台。这些举措让基层文化书院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通过合作共建,文艺创作成果丰硕。各协会深入基层汲取灵感,创作出一批批文艺精品。去年,全区各协会获得国家、省、市级各类奖项500余个,成为文艺赋能基层文化书院建设的有力见证。

  “文艺服务既要‘送下去’,更要‘种下来’。”奎文区文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行动,计划在五年内实现“街街有特色文化品牌,社社有特色文艺团队和文艺骨干”的目标,让文化赋能持续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新派融媒体记者:隋炜凤 潘来奎/文图

通讯员:张秀全 刘风

编辑:邢敏 祝超

一审:韩镇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留个言再走呗...

相关资讯